[bs-quote quote=”孩子不是不說話,而是無法說。「選擇性緘默症」孩子比任何一個人都痛苦。” style=”default” align=”center”][/bs-quote]
方老師一直秉持著這樣的教育理念:她始終認為需要給每一個孩子機會,並且試著去鼓勵每一個孩子,讓他們能夠勇於面對挫折,面對困難,不要害怕,只要孩子願意努力,願意嘗試,自己一定會給他許多的機會。
同時,在方老師的想法裡,在班上,如果有熱情的同學們在一旁加油打氣,一定會讓一些在班上比較弱勢、害羞、退縮、沒自信的孩子,獲得支持,因而讓那些孩子燃起動力,突破自己的限制。
當然,在班上,目前自己全心全意鎖定的目標,就在小默的身上。
從課業成績的表現中,可以確定小默的能力是存在的。方老師認為,小默現在缺乏的就是那股勇氣,只要她能夠燃起小默開口的勇氣,讓他跨出第一步,緘默的問題應該就可以迎刃而解。
既然要讓小默開口,當然,方老師就一定得要在課堂上製造各種機會,讓小默可以表現。只是,方老師不斷地做球,小默卻依然不為所動,不殺球,也不擊球。球就這麼的一顆一顆硬生生地滾落在孩子與方老師的面前。
當然,方老師不死心,只是小默在教室裡,依然不說話。
「說啊,說啊,老師會等你。慢慢說,不要急,不要怕。說錯沒關係,我們慢慢來。」「各位小朋友,請安靜,我們讓小默慢慢說。」「來,好好說。」方老師不時的鼓勵著小默,希望他能夠開口說話。
但是,方老師愈這麼說,小默就愈不容易開口,也愈來愈退縮。時間愈拖愈久,小默的臉部表情愈來愈僵硬,嘴唇愈閉愈緊,眼神也不知道要擺在哪裡,渾身不對勁。
這時,小默的肢體動作,就像公仔、雕像一樣,完全不動。這氣氛讓小默顯得更尷尬、不自在,其他同學也逐漸顯得不耐煩。
「老師,不要再叫小默說了啦,他根本不開口。」
「對嘛,他一直不說話,浪費我們上課的時間,幹嘛問他?」
小朋友你一言,我一語鼓譟著,讓方老師顯得有些招架不住。
「各位小朋友,安靜!你們吵不吵?來,小默,你慢慢說,老師一點都不急,你慢慢說。」
方老師把今天所有的耐心,全都押住在小默身上。
但無奈發現,小默仍然不為所動。
意中心理師說選擇性緘默症
選擇性緘默症的處理進度,真的急躁不得,也沒有一種速成的方式,足以讓孩子的焦慮就像開關一樣,瞬間切換,讓他的聲音在教室裡脫口而出。這樣的預期不合理,也不實際,很容易造成在彼此互動關係上呷緊弄破碗(台語)。
- 不只是肯定與鼓勵
「面對孩子在學校不說話,我這個當爸媽的,到底能怎麼辦?我不知跟他講了多少次?老師鼓勵他講,同學也在一旁打氣,但他依然不說,我也莫可奈何。」
這是許多選擇性緘默家長所面臨的困擾與無奈。
只是對當事人來說,要讓自己在教室裡開口,又談何容易。這絕對不是周圍的人,一句肯定、鼓勵,或威脅利誘,就容易讓他開口。
- 避免焦慮如漣漪擴散
「說啊,說啊,老師會等你。慢慢說,不要急,不要怕。說錯沒關係,我們慢慢來。」我非常不建議老師在班上使用這種方式,來鼓勵孩子開口。
因為,當老師這麼說,這時,眾人的目光都聚焦在當事人身上。讓孩子把注意力全部放在說話這件事情,更顯焦慮。
當說話這件事情開始變成是一件過度注意的事,這時,孩子就會非常容易放大他的焦慮,就像拾起一塊大石頭丟進池塘激起的漣漪一樣,不斷地向外擴散。
除了水波之外,孩子更顯得緘默。
- 合理的醞釀時間
我們先清楚了解,過去孩子開口需要醞釀的時間,大概是多久。每個孩子不盡相同。
如果你眼前的孩子,過去需要三分鐘,這時,我們可以很明確地告訴他,三分鐘後,再請他回答。
現實是,許多孩子在第一時間如果沒有開口回應,接著在同一個問題上,就很難開口回應。
如果是這種情況,或許你可以試著改問孩子不同的問題,再來觀察孩子是否開口。
- 無言的結局,無盡的焦慮
我們都急於讓孩子在短時間之內,在教室裡開口說話。但是,我們卻忽略了一件事情,孩子在教室裡,已經長期累積了好幾個月,甚至於好幾年,都很難自在開口說話。
一直無法順利開口,這樣的情況,很容易讓當事人以及一旁協助的父母、老師陷入一種困境。我(孩子)無法順利開口說話,我(父母、老師)也無法順利讓你(孩子)開口說話。
無言的結局,將讓選擇性緘默的問題,隨著時間惡化下去。
- 「說錯,沒關係。」這樣說,有問題!
有時,孩子很怕說錯話,在這種情況下,有些老師為了鼓勵孩子多開口,很容易不時的跟孩子強調:「說錯,沒關係。」但是,我們愈這麼說,反而愈容易讓孩子把注意力聚焦在說錯這件事情上。
這種情形,就如同孩子在走平衡木一樣,我們不時提醒他:「摔下來沒關係,再來一次就好。」但是,當我們愈是這麼強調,孩子原本應該專心走在平衡木這件事卻分心了,他轉而將注意力擺放到摔下去這件事。結果,你可以預期,當孩子愈怕摔下去,愈提醒自己不能摔下去,注意力愈不在走平衡木上,結果就真的摔下去了。
你愈強調不要急,不要慌,對於選緘兒來說,反而更容易著急,更容易慌。
對於容易焦慮的孩子來說,哪壺不開提哪壺,是很容易讓孩子過度把注意力聚焦在負面的訊息上,反而造成反效果。
當孩子說錯時,我們的回應,愈是自然愈好,讓孩子降低對於說錯的反應與過度注意。例如,如果孩子說錯了,就只是請他坐下,或是換下一個人回答,或是直接告訴孩子正確的答案。
過程中,不要有太明顯的批評、指責、謾罵、糾正,也避免直接告訴孩子:「這答案不對,你再說一次。」與其這麼說,我們倒不如告訴他:「針對這個問題,你可以再想一想,或許你會有新的答案。」
- 先從「非語言的指令」開始
與選擇性緘默症孩子的溝通與互動,先不要馬上期待他立即開口說話,但是,我們可以退而求其次,當我們的話說完了,那他是否可以有所行動。沒錯,先讓孩子願意針對我們的提問有所動作。
例如,請孩子在課堂上,協助把今天回家的作業項目抄在黑板上。這件事情,孩子不需要開口,但你可以從孩子的反應來觀察,他本身的焦慮程度。
這時,我們先不急著要讓他開口說話,但至少孩子願意和我們互動。讓孩子在一次一次的互動中,慢慢熟悉與我們之間的關係。
使用非口語的溝通,是階段性的,讓孩子有機會用行動表達內在的感受,同時,讓周圍的老師與孩子先建立好關係。但是請提醒自己,避免讓孩子最後只依賴非語言的溝通模式,使得他的緘默問題,依然持續存在。
- 不為所動,怎麼辦?
如果,你發現他杵在現場,連動都不動,這時,你需要提醒自己,這段時間,先不要期待他開口說話。因為,眼前你遇見的孩子,已經不只是開口說話上的困難,他連非語言的動作反應也卡關了。這時,不要再問他:「你為什麼不抄?」說真的,你愈問他,他愈不會有反應。
這時,你可以再將指令說一次。如果孩子依然不為所動,你可以考慮先換其他同學抄寫黑板。
- 教室裡的對話情境
該如何和選擇性緘默孩子溝通?特別是在校園裡,也就是這些孩子開口說話最困難的地方。
先來說說,盡量避免做的事情。
請避免在課堂上,在大庭廣眾面前,直接把孩子叫起來,直接問他問題。因為這樣的場合、這樣的情景,對這類型的孩子來說,其實是處在莫大的壓力源裡。
在教室裡,老師可以先選擇旁邊人比較少的時候。一步一步來,試著先從人少的情境開始。先避免讓這些孩子把焦點聚焦在:大家都在等我說話,大家都在看我說話。當這樣的想法被喚起,孩子很自然的又會開始放大焦慮。
- 分享與提問
接著,在私底下,我們可以試著和孩子分享自己的一些想法。當然,也不都只是我們在說,畢竟,讓這些孩子願意開口,也是我們最終的目的。雖然,這需要很長一段時間的醞釀。
我們可以在分享的過程中,偶爾拋出一些想法,聽聽看孩子的回應。例如:「你認為呢?」「你覺得呢?」看看孩子,他是點頭、搖頭,或是做出其他的反應。
和選緘兒互動,我們從他所擅長的事物開始,會比較容易。讓孩子對於他要回答的事情,他是有把握的,是有能力回應的。
或許,孩子的表現可能不符合你的期待,讓你有些挫折。但和選擇性緘默症孩子對話,他原本就並不是那麼容易回應你。
而你可能會疑惑:「這樣的狀況還要多久?」我必須強調,急不得。但是每一次的成功經驗,都足以燃起這些孩子開口說話的動機。
本文《選擇性緘默症──不說話的孩子》一書。
[taronews-styles book_title=”選擇性緘默症──不說話的孩子” book_author=”王意中” book_publisher=”寶瓶文化 ” book_publish_date=”2019/12/05″ book_cover=”https://cdn.taronews.tw/files/2019/12/2019-12-0411.19.14.png” book_link=”https://www.books.com.tw/exep/assp.php/taronews/products/0010841889?loc=M_0009_002&utm_source=taronews&utm_medium=ap-books&utm_content=recommend&utm_campaign=ap-201912″ book_link_text=”博客來購書” ext_link_1=”https://www.taaze.tw/apredir.html?155785702/https://www.taaze.tw/goods/11100894033.html?” ext_link_text_1=”讀冊生活購書” style=”book”][/taronews-styles]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