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都像蓄滿電的電池,伊莉莎白國際小提琴大賽首獎得主陳銳總是活力十足。剛與洛杉磯愛樂合作完「與陳銳共樂」計畫,他說,當代古典音樂家必須與人們互動,才能持續被接受。
陳銳在接受中央社記者專訪時表示, 10 年前古典樂圈都察覺到古典音樂已經快死了,「但現在因為科技跟社交媒體的應用,古典音樂可以說往一個新的好的方向前進,古典音樂要能帶來更多創造力,才能重新活在 21 世紀。」
陳銳說,「當音樂家最愛的部分是甚麼,十之八九都會回答音樂,但我不是,我愛音樂是一定的,但我更喜歡與人們接觸,因為音樂可以讓我把人們聚集在一起。」
暑假剛完成與洛杉磯愛樂的「與陳銳共樂」計畫,陳銳表情無比興奮,他透過線上徵選跟他一起在好萊塢碗型劇場演奏的小提琴家,第一關是先寄來演奏巴哈「D 小調第二小提琴協奏曲」的影片,然後選出了 3 名 8 月 8 日與他一起站上 1 萬 6000 人的舞台演出,同步在 YouTube 上直播,線上線下一起聆賞。
陳銳說,總共收到 830 多封報名信件,共來自 74 個國家,最小的是 6 歲,最大的是 76 歲,「過程很辛苦,我都快要變成製作人,但我很喜歡我自己提的這個計畫,可以讓大家一起感受音樂的凝聚力。」
陳銳說,去年 100 多場的演奏會讓他很忙碌,「但我會慢慢減量,我覺得音樂會太多反而我沒有時間去創造新的音樂,我覺得音樂一定要做好,但也一定要想辦法跟樂迷接觸,這才是古典音樂家生存之道。」
1989 年在台灣出生,陳銳出生沒多久就移民澳洲布里斯班,他也在澳洲長大。 4 歲開始習琴, 8 歲與昆士蘭管弦樂團舉行生平首次音樂會。 19 歲拿到英國曼紐因青少年小提琴比賽首獎,隔年 20 歲拿到比利時伊莉莎白女王音樂大賽冠軍,自此拿到了通往世界樂壇的通行證。今年陳銳 30 歲,邁入而立之年,他說,他希望將來不只是音樂家,也希望自己可以形塑古典音樂當代新面貌。
陳銳將與國家交響樂團合作「鋒芒新銳」音樂會,演奏維尼奧夫斯基「第一號小提琴協奏曲」,指揮為張宇安。 10 月 24 日在台北國家音樂廳, 10 月 26 日在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音樂廳。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