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諾貝爾文學獎公布後,中國電商京東宣布 20 分鐘後相關書籍銷售增加了 600 倍。但一些實體書店內卻因為獲獎作家較「冷門」而備書不及,顯示網路書店在熱門議題時效上的優勢。
每年文學獎公布後,相關出版商總是能趁機賺上一筆,或是為曾經堆積的庫存找到銷售機會。
上海一家位於商場內的西西弗書店,店內設有「諾貝爾文學獎精選推薦」主題書架,但不見最新的得獎者作品,店內人員直言,這次得獎作家對大眾來說比較冷門,所以沒有備書,書也沒有那麼快送到書店。
今年諾貝爾文學獎由於補發 2018 年的得獎者,因此一次公布去年和今年得主,分別由波蘭作家奧爾加.朵卡荻(Olga Tokarczuk)和奧地利的彼得.漢德克(Peter Handke)獲得。
相對於實體書店的慢動作,根據中新網報導,網路電商京東表示,昨天諾貝爾文學獎揭曉 20 分鐘後,朵卡荻的「太古和其他的時間」銷量是前一週的近 100 倍,「白天的房子,夜晚的房子」銷量更達上週的 600 倍;漢德克的「守門員面對罰點球時的焦慮」和「罵觀眾」(台灣譯「冒犯觀眾」)等作品銷量也都是前一週的數十倍。不過,報導未提到獲獎之前具體的銷量數字。
大陸知名的網路書店當當網上,目前也將「諾貝爾文學獎」設為內定的搜尋字,方便網友「衝動」購書或搜尋相關作品。
除了銷量,今年的得主漢德克因為寫過一本「痛苦的中國人」也成為部分中國網友關注的話題。
根據書籍介紹,「痛苦的中國人」和中國人其實沒有什麼太大的關係,而是主人公想克服內心痛苦的隱喻。
2016 年,漢德克曾經到中國參加烏鎮戲劇節,當時京華時報問他為什麼會寫「痛苦的中國人」這樣一本書,他說,他寫這本書時住在奧地利的薩爾斯堡,那裡有個叫作「幸運的中國人」的中餐館,他就想:「為什麼不能講一個關於痛苦的故事呢?」因此把一個中餐館的名字和他對奧地利的反抗結合起來,但書中談的還是歐洲。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