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台大醫院導入人工智慧 找出可疑腦瘤僅需30秒

圖片來源:pixabay

面對體積小、位置深、數量多的腦瘤,臨床上雖能以放射線治療,減少手術風險,但術前醫師得花大把時間以找出腫瘤位置,台大醫院導入 AI 系統,僅需 30 秒就能找出可疑腫瘤。

台大醫院今天舉辦記者會,宣布成功整合人工智慧(AI)系統,是全台首次將 AI 用於 3 大常見腦瘤的臨床治療,成為醫師的第二雙眼及手,短短 30 秒就能找出腫瘤位置,準確度高達 9 成以上。

台大醫院神經外科醫師蕭輔仁表示,近年因醫學進步,延長癌症患者存活期,因此癌症腦轉移患者也隨之大增,腦瘤患者當中,有超過一半以上屬於腦轉移瘤,另像是腦膜瘤、聽神經瘤等 3 類腦瘤都是相當常見的腦部腫瘤。

蕭輔仁說,面對這類生長位置深、體積小於 3.5 公分或是數量較多的腦瘤,若以手術開腦切除風險太大,因此臨床上經常以俗稱「電腦刀」的放射線來治療,具有高精準度、即時影像導引、非侵入性等優勢,台大至今已利用這項技術治療超過 3150 名患者。

台大醫院腫瘤醫學部醫師許峯銘指出,在進行手術前,神經外科、放射腫瘤科醫師必須一同在患者的核磁共振(MRI)及電腦斷層(CT)等影像中找出腫瘤,並圈選出邊界,再由放射線機器根據圈選結果執行治療。

許峯銘坦言,圈選腫瘤的過程不僅考驗醫師眼力、經驗,一旦腫瘤數量較多,甚至得花上數小時慢慢查看,即便如此仍可能出現漏網之魚。

台大醫院和科技業者耗時半年,成功將人工智慧系統和台大醫院電腦進行整合,讓 AI 系統學習多種醫學影像,只要 30 秒就能在檢查影像上找出疑似腫瘤的位置,並圈選邊界,猶如多名醫師同時進行決策,還會替每個疑似腫瘤打分數,分數愈高,是腫瘤的機會也愈高。

台大醫院腫瘤醫學部放射腫瘤科主任郭頌鑫表示,過去的 AI 只能根據學習經驗畫出正常器官的模樣提供醫師參考,醫師還是得以肉眼找出可能的腫瘤位置,但這次導入的 AI 不僅能主動找出腫瘤,也有助判斷腫瘤是良性或惡性,更是國內首次將 AI 系統實際應用在腦瘤的臨床治療上。

台大醫院這套系統已於今年 7 月實際應用在臨床治療,猶如醫師的第二雙眼及手,在醫師替腦瘤患者進行放射線治療前,提供更多判斷依據,至今治療超過 20 名患者。這項合作案也獲選今年美國放射腫瘤學會年會的口頭論文報告,將於 9 月在美國芝加哥發表。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