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為陳源,由想想論壇授權轉載。
2019 年初媒體報導了「肉圓不加辣」家暴事件)後,勵馨進行一項問卷調查,發現在 1037 位施測民眾中,有 369 位民眾認為婦女會受暴的因素之一是「自己造成的」,比例高達 38%。雖然這是複選題,然而數字之高,還是讓我們吃驚與心疼!
此調查呼應了我們服務的家暴婦女在團體中所分享的:「大家常常責備我,認為我不該隱忍與縱容暴力」、「被打雖是可憐之人但必有可恨之處」、「遭受家暴的人也是有問題的人」、「男人都道歉了怎麼還不原諒他…·」等等,原來,這不是少數人的質疑責難,透過這份小型問卷,顯示出社會集體性的眼光,仍然認為婦女該為受到家暴負相當的責任。「肉圓」家暴事件中,許多網友交相指責這位婦女,其實也讓我們的婦女心如刀割。
社會文化眼光 致受暴者忽視人身安全需求
幾個月前一位婦女與我的對話,因為恰好是在母親節的前一天,讓我特別有感:
「如果我跟先生離婚,住在國外的女兒回台灣就沒有家可以回了」、「家暴的狀況繼續鬧大,我擔心影響女兒準備公務人員升等考試的心情」。
即使孩子早已成年,自己身處家暴風暴中,這位婦女優先關注的仍然是家人──為了自己安危做點什麼,聲請保護令這件事,也比不上家人的需要;雖然知道錯不在自己身上,語氣中仍帶著自責懊悔。另一位婦女也說:「當我想離開婚姻關係時,就會有人跳出來要我當好媽媽、好妻子。」
太多的母親總是為家庭付出,到底是什麼樣的社會文化與眼光,讓婦女對於最基本的人身安全與尊嚴需求都被壓抑和忽視?
2018 年初,我們與婦女在團體中討論到,固有的價值觀像是一把雙面刃,當婚姻中平等、溝通的關係已不存在時,如何勇敢面對造成傷害的刀鋒,其實非常不容易。婦女想跟身邊的人說這件事,渴望更多人可以跟自己的價值觀重新對話。於是我們想到可以辦一個特別的宣導活動,讓婦女真誠而勇敢地分享自己的生命故事,運用互動式的展覽、電台宣傳、座談會來對話,這一系列的發聲行動名為「女子眼光特展」。
走出暴力陰影 表達真實遭遇
查某人要當把家凝聚一起的「桶箍」(早年的水桶是以木片組合而成,是將木桶的木片箍住的鐵線圈或竹篾環);查某人捧人飯碗毋湯太有個性;成功的男人背後都有願意成全的女人;查某人不能太「欠咖」(能幹、精明);查某人「策」不用讀太高,找到有錢人嫁就好……特展中,在進入展場前的大廳,懸吊著許多眼睛圖板,眼睛背面一句句對女性束縛壓迫的話語,不只是本土劇中的劇本台詞,還是家暴婦女的真實遭遇。成長團體中婦女親口道出,自己的媽媽、婆婆、先生如何用這些話來限制她、規範她。她費盡千辛,一步步走出暴力的循環及陰影,才驚覺這些以愛為名、為了妳好的勸說,原來是不友善及不公平的,然而自己竟不知不覺地將他人的觀點內化為負面的自我評斷。
在展區,許多人深深被觸動,好多民眾與我們提及自身家庭曾經歷的家暴經驗。在我值班導覽時,有一位年輕的上班族說,她是長大一點後,才知道原來父親在家中一直在施加言語暴力及情緒勒索,來到這裡,她更能體會受到家暴婦女的辛苦和心酸。另外一位大學生說,她曾經通報 113,鄰居的父母對孩子有疑似暴力的狀況,但父母拒絕後續的關心協助,這該怎麼辦?我回應她,對於暴力狀況不嚴重的家庭,社工確實不會強力介入。然而,幸好這個家庭有妳這份愛的眼光,妳已是一個支持的力量,我鼓勵她繼續陪伴這個家庭。
特展的一景一物一句話,勾起人們對於家暴問題的共鳴感,在這裡,溫暖的眼光相互交會分享。在座談會中,民眾的回應除了帶來許多鼓勵,也有人訴說自己也是從家暴中重生,那個集體療癒的時刻,讓許多人紅了眼框。
讓誤會、不理解轉變為同理、陪伴的眼光,是我們社會的真實需要。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