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歐盟執委會主席難產 考驗會員國凝聚力

圖片來源:歐盟議會臉書

歐洲聯盟(EU) 28 國領袖今天對下一屆歐盟執行委員會主席人選意見不一,中東歐國家反對德法核心國提的人選,顯示歐盟內部凝聚力受考驗。

歐盟 28 國領袖未能在 6 月 20 日峰會上選出歐盟新任領導團隊人選,因此在 30 日召開特別峰會討論,但昨晚未能做出決定,各國領袖今天上午待在布魯塞爾,但到中午依舊未達成共識。

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今天中午離開峰會時失望地表示,今天未能決定出人選,這對歐洲理事會及對歐洲都是不好的形象。

5 月底歐洲議會選舉結束,掀開歐盟執委會新任主席改選戰,上一屆 2014 年是透過「第一候選人」(Spitzenkandidat)制度選出,也就是在歐洲議會選舉獲得最多選票的政黨有資格提名執委會主席候選人,再進行投票,現任主席榮科(Jean-Claude Juncker)就是以此方式出線。

不過,今年歐洲議會選舉結果打破長年由中間偏右的歐洲人民黨團(EPP)和中間偏左的社會民主黨團(S&D)主導的局面,加上部分領袖對這個「第一候選人」制度非常不以為然,認為歐盟執委會主席交由歐洲議會政黨協商決定不妥當,因此今年歐盟成員國領袖認為他們有「權利和義務」選出下屆主席。

特別是當馬克宏不支持德國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支持的德國籍「第一候選人」韋柏(Manfred Weber)時,法德兩大歐盟核心國存在分岐,且西歐與中東歐國家意見也不一致。

這場歐盟主席改選戰從 5 月底開打,戰場一度拉到亞洲,馬克宏與梅克爾等歐洲領袖近日出席在日本大阪 20 國集團(G 20 )峰會時,一度達成所謂的「壽司協議」(Sushi deal),即提名荷蘭籍的社會民主主義人士堤孟思(Frans Timmermans)出任歐盟執委會主席,韋柏則將被任命為歐洲議會議長。

法國與德國帶著這項構想在 6 月 30 日回到布魯塞爾,但結果被中東歐國家杯葛,原因可能與堤孟思曾批評部分國家的司法有關,這些國家呼籲新任主席應該團結歐洲,而不是製造更多分裂。

經過兩次峰會討論改選案後,暫時還看不到終點,預計明天可能再進行討論,雖然被提名人在 28 名歐盟領袖中獲得 21 人支持就可過關,但從昨晚迄今馬拉松的會議無法達成共識,顯示歐盟內部凝聚力受考驗。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