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記者簡翊展報導)由國立傳統藝術中心所屬台灣音樂館主辦的「世代之聲——台灣族群音樂紀實系列」音樂會,將於 6 月起於台灣戲曲中心小表演廳登場。今年邀請北、中、南與外島的團隊扶老攜少五代同堂共同演出,傳承台灣多元族群的聲音。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主任陳濟民在記者會上表示,台灣是一個活潑、充滿文化能量的國家,來自台灣多元族群的音樂,早已不斷地在民間展演、耕耘、發酵與傳承,而「世代之聲」正是匯聚台灣音樂及展演能量的專業舞臺;「世代之聲——台灣族群音樂紀實系列」音樂會由台灣音樂館精心策劃,自 2017 年 10 月起策辦至今,已完成 15 場演出。
陳濟民提到,這是以館方發起的音樂研究調查案作為奠基,並將研究、採集的成果化作音樂會演出,音樂會籌劃的過程非常深具意義,也紮實實踐了社區總體營造的精神,過去所展演的主題包含原住民音樂、南北管音樂、客家音樂、福佬民歌等多樣類型。
音樂會由前導影片開場,引領觀眾回顧該族群音樂文化的歷史樣貌,再由耆老、壯年、中年族人引領青少年、兒童們五代同堂,跨時代共同詮釋與演出。五代同堂的跨世代音樂傳承,是「世代之聲」的理念核心,也是節目的最大亮點。
今日代表音樂會團隊致詞的兩位貴賓,策展人林昱廷在記者會上,也分享了節目的策展理念,《五代同堂話國樂》特別以兩個軸線發展,分別是代表性作曲家、與老中青各世代的優秀演出團隊,期盼透過代表性國樂作品的回顧與展望,緊扣世代之聲的傳承深意;而知名文學家夏曼・藍波安也分享了達悟族音樂的生命意涵——達悟族是一個海洋的民族,在環境的變遷之下,世世代代的族人仍為海洋歌唱,也非常高興參與今年的世代之聲演出。
2019 世代之聲音樂會,台灣音樂館將蓄積過去的演出能量,主動出擊,將舉辦 6 場次,上百人參與製作演出:
- 6 月 15 日《浮田舞影——邵族水沙連湖畔的夏夜杵歌》,由南投縣魚池鄉邵族文化發展協會、邵族杵音班等共同演出,透過杵音及歌樂訴說邵族的生命故事
- 6 月 16 日《箏服世界——梁在平的古韻新聲》,由明心箏樂團、明心韶樂團、劉麗麗舞蹈團參演,將呈現台灣前輩箏樂家梁在平的箏路歷程與創作箏曲
- 6 月 22 日《傾訴達悟——大海的搖籃曲》,由遠道而來的飛魚文化展演隊及台東縣蘭嶼鄉椰油國小,與觀眾分享族人與大海的歌聲對話
- 6 月 23 日《五代同堂話國樂》,藉由國樂耆老、采風樂坊、國立台藝大國樂系、台北市介壽國中、光復國小等優秀國樂團的接力演出,展現現代國樂在台灣蓬勃發展的生命力
- 9 月 28 日《民歌與流行的追想》許石百歲冥誕音樂會,將台語歌謠作曲家許石採集、創作的台灣鄉土交響曲及流行歌曲重新編創,以新世代交響樂呈現
- 9 月 29 日壓軸的《拉阿魯哇族・遙想矮人的祝福》,將呈現拉阿魯哇族經典傳統的古調祭歌及傳統舞步,以及族人年度的盛大祭典「聖貝祭」,拉阿魯哇族於 2014 年獲得官方認定,是台灣第 15 個原住民族,觀眾將透過世代之聲的演出,對這個族群有更深刻的認識。
記者會現場也有五段精彩的演出,分別是邵族杵音、《民歌與流行的追想》及《拉阿魯哇族・遙想矮人的祝福》音樂會前導影片節選、梁在平大師的箏曲《憶故人》、達悟族歌謠《釣鬼頭刀魚的歌》,以及國樂名曲《陽明春曉》。
記者會尾聲,各場音樂會的策展人及團隊一同完成舞臺上的族群圖案拼貼,象徵這塊土地上多元音樂的共存共榮——每一個族群都以最燦爛的歌聲、吟唱、肢體舞蹈、服飾等藝術形式,真摯地再現祖先流傳的文化,用音樂訴說自己的歷史,這正是「世代之聲」最想帶給觀眾的感動,同時也紮實呼應了文化部「重建台灣藝術史」的願景:「重建台灣藝術史」為文化部重點施政項目之一,主軸在於「連結與再現土地與人民的歷史記憶」。
而「世代之聲」所提供的舞臺,透過橫向的跨族群觀摩,與縱向的跨世代合作,用音樂連結了土地與人民的歷史記憶,國立傳統藝術中心主任陳濟民期待「世代之聲」能作為傳承的火苗,讓台灣人更深刻地認識自身的音樂文化、傳承寶貴的無形文化資產,並且不僅在台灣發光發熱,未來更能邁向國際的舞臺,使台灣各族群音樂薪火相傳、生生不息。
2019「世代之聲——台灣族群音樂紀實系列」音樂會演出資訊:
- 6 月 15 日(六)19:30《浮田舞影——邵族水沙連湖畔的夏夜杵歌》,台灣戲曲中心小表演廳
- 6 月 16 日(日)19:30《箏服世界——梁在平的古韻新聲》,台灣戲曲中心小表演廳
- 6 月 22 日(六)19:30《傾訴達悟——大海的搖籃曲》,台灣戲曲中心小表演廳
- 6 月 23 日(日)19:30《五代同堂話國樂》,台灣戲曲中心小表演廳
- 9 月 28 日(六)19:30《民歌與流行的追想》,台灣戲曲中心大表演廳
- 9 月 29 日(日)19:30《拉阿魯哇族・遙想矮人的祝福》,台灣戲曲中心小表演廳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