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懷孕還要搾乳瘦見骨還長期中暑 動社揭台灣乳牛五大痛苦

由於環境不佳,過度產乳,乳牛消瘦見骨。 圖片來源:動物社會研究會提供

(芋傳媒記者賴品瑀報導)人們每天所喝的牛奶,並非都是來自廣告上悠閒的草原而來,反而可能來自一生處在泥濘濕滑的水泥地、充斥分離母子聲聲呼喚哭啼的養殖場。動保團體「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提出乳牛飼養環境不佳,目前台灣至少過半的乳牛承受著五大痛苦,造成蹄病、乳炎等問題。乳牛的發炎、過度用藥,也恐在藥物殘留檢驗不足的狀況下,衝擊牛奶安全。

台灣酪農產業面臨人口老化、人才斷層的缺工問題,業者倡議開放外籍勞工協助,農委會也已經宣布7月就要開放 400 個名額。但動社指出,若這些幫手來台主要是要負責搾乳的工作,將無益產業進步,政府反而應該優先訂出乳牛飼養動物福利規範、資訊公開,輔導業者改善,而農場也可從增設自動化設備與即時監控健康來做好管理。

動保團體「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提出飼養環境不佳,乳牛承受五大痛苦。
芋傳媒記者賴品瑀攝。

動社兩年調查 揭過半畜牧場環境不佳

據農委會的統計,2017 年台灣共有 553 個酪農場,合計飼養了 11 萬頭牛,其中半數為泌乳牛有 6 萬 523 頭,產出了 38 萬噸以上的生乳,帶來 101 億元的產值。但動社花了 2 年的時間調查,訪查雲彰南屏四大酪農區等的 30 多家酪農,指出至少一半的環境不佳。

「經濟動物用生命供養人類,應該給予最基本的善待。」動社副執行長陳玉敏指出,目前過半養殖場中的乳牛有五大痛苦,負能量平衡、熱緊迫、飽受乳房炎與蹄病之苦、身心緊迫、專業照護設施與獸醫人力不足。

陳玉敏表示,乳牛來自溫帶地區,但台灣的環境高溫多濕,每年有 8 至 9 個月時間月均溫超過 21 度,且 8 成 5 的乳牛飼養在南部,台灣乳牛每年有 240 天承受著「熱緊迫」,會吃不下、無力,類似人類的中暑。

再者,養殖場的乳牛,一生不斷歷經人工授精、懷孕、生產、泌乳,且為了效率,產後 60 天又會再次授精,造成一邊懷孕一邊產乳的雙重消耗,淪為「負能量平衡」的狀況,甚至消瘦見骨。讓原本可以活到 10 多歲的乳牛,往往 5、6 歲就因為乳房炎、繁殖障礙、蹄病、關節炎等疾病而「淘汰」了。

淘汰主因泌乳、蹄病 環境不佳造成

陳玉敏指出,台灣乳牛淘汰的原因 4 成是因為泌乳,另外有近 2 成是蹄病,正是因為畜舍環境、飼養管理造成。

目前台灣的畜舍大多是鐵皮屋頂搭建的半開放式,地面為水泥地或是橡膠地墊,但牛蹄本來是要在柔軟的草地上行走,因此會有承重不平衡而造成蹄病或滑倒、嚴重劈腿等,甚至少數業者為了防止牛隻劈腿,就把乳牛的後腿綁住以限制行動。

陳玉敏更表示,目前國內很少畜牧業者有提供砂質墊料、牛床給牛,環境不佳牛就無法好好休息,處在潮濕又不潔的地面,加上超高的產乳量,就很容易引發乳房炎,又因為抗生素的濫用,目前乳牛已對 6 到 8 種的抗生素有 5 成以上的抗藥性。在目前抽驗乳品藥物殘留次數不足的狀況下,鮮乳安全也就有了疑慮。陳玉敏指出,2013 年商周「牛奶駭人」報導後,至今只有新北、台南、嘉義三縣市曾公布 3 件抽驗結果,其中還有1件檢出抗生素超標,這樣的抽查實在不足。

由於環境不佳,過度產乳,乳牛消瘦見骨。
圖片來源:動社提供

動社:蛋雞與豬已有動福規範 盼乳牛也獲改善

動社指出,目前全台的修蹄師 20 位,獸醫也不到 30 個人,畜牧場的管理人手也不足,就難以對每一隻牛做預防性修蹄、及早發現蹄病。且在他們的調查中,部分業者在母子分離、去角、烙印、每天直腸觸診上,也因為人力問題而都過於粗暴,讓牛隻長期處在壓力下。

陳玉敏指出,目前的法規上,只有動物生病卻沒有即時醫療,會違反動保法,其他環境不佳等動物福利問題,蛋雞與豬已經有規範了,但是乳牛還沒有,政府應該積極立法,以促進產業改善。

在動物福利的規範上,動社建議以自動化設備取代大量勞力飼養,以減少對乳牛造成的緊迫,例如電子健康監控系統,目前台灣只有 35% 的業者採用,且不到 4 成有做疾病警示系統,其他大多只監控是否發情,等於 8 成以上的畜牧場都還沒有即時監控乳牛的健康與營養狀況。

陳玉敏強調,雖然目前乳牛飼養環境大多不佳,但其實也有很多酪農很努力,他們的努力也要讓大家可以看到,政府應該輔導、分級管理酪農戶,並公開評鑑資訊。

此外,雖然乳品商在收受乳品時有做品質把關,但動社進一步建議,應該將生乳檢驗、廢棄生乳量的資訊公開透明,以供消費者檢視,也作為改善措施的參考依據。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