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15國印太公民社會對話 蔡英文:台灣選擇與被壓迫、剝奪者站在一起【影】

圖片來源:獨立媒體

蔡英文總統今天(3/11)上午出席「印太地區保衛宗教自由公民社會對話」開幕典禮時表示,國家不應干涉控制宗教,同時政府也應營造包容接納的環境,尊重少數族群及多元文化。她也強調,臺灣會持續努力,加強與全世界志同道合的朋友們合作,致力打造一個免於擔憂因宗教或種族不同而處於恐懼、迫害甚至流亡的世界。

蔡英文以英文致詞,她首先感謝大家共襄盛舉,參與這個意義深遠的區域宗教自由論壇,並向大家介紹今天出席的貴賓之一-美國國際宗教自由無任所大使布朗貝克(Sam Brownback)。

蔡英文指出,1998 年,布朗貝克擔任美國參議員時,推動通過《國際宗教自由法》,這個法案也創設了美國國際宗教自由大使的職務。20 年後的今天,布朗貝克大使以當初他所創設的這個大使職務的身分,親自來臺灣出席宗教自由論壇。

蔡英文說,去(2018)年以來,布朗貝克大使走遍世界各地,呼籲各國政府及人民尊重宗教自由。今天布朗貝克大使親自蒞臨與會,讓這個重要活動格外顯得更有意義。

蔡英文表示,布朗貝克大使的努力也呼應美國第三任總統傑佛遜政教分離的主張。她認為,政教分離的意義在於,國家不應干涉控制宗教,同時政府應該營造包容接納的環境,尊重少數族群和多元文化。「今天,就是這份包容、互相接納的精神,讓我們在此共聚一堂。」

蔡英文說,我們不因彼此信仰不同而對立,反而是因為我們共享這包容、接納的精神,而得以凝聚在一起。無論是信徒或非信徒,我們都將共同合作,迎接二十一世紀的挑戰。

蔡英文提及,在臺灣,許多人信仰各種不同的亞洲傳統宗教,也有些人信奉世界其他地方傳來的宗教。就在離這個會場不遠的新生南路上,有佛教、伊斯蘭教、基督徒、天主教及摩門教的會所比鄰而居,而有「天堂之路」的美譽。每到星期天,這條路上隨處可見不同宗教的信徒穿梭,他們拋開各自的標籤和意識形態,彼此包容接納。在臺灣,宗教自由已經成為我們民主生活方式中重要的一部分。

蔡英文指出,臺灣是移民社會,臺灣人不斷學習如何跨越差異,接納過去不同時期以及現今來自世界各地不同地方的人。過去兩年來,我們也看到越來越多南亞和東南亞的伊斯蘭教、天主教和印度教的朋友來臺居住,他們的文化、宗教、飲食,豐富了我們社會的內涵。這就是我們國家的承諾:任何人都可以為這塊土地貢獻心力,編織在臺灣努力的故事。她要在這裡對所有從外地來到臺灣學習、生活和工作的人,說聲「謝謝你。」

蔡英文也提到,我們在這裡聚集的此刻,在世界其他很多地方,宗教自由依然正遭受威脅迫害。在那些壓制人權和民主價值的國家,政府歧視、甚至以暴力鎮壓那些只不過是想追尋信仰的人。我們看到這些國家的政府試圖摧毀宗教組織、摧毀神像及宗教象徵物、迫使宗教領袖流亡,人民因為信仰被關進再教育營,並被強迫違反宗教禁忌。

蔡英文說,臺灣深刻了解權利被剝奪、身分被抹煞以及生活方式遭受挑戰的感受。所以我們選擇與受專制政權壓迫、被剝奪宗教自由的人民站在一起。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不斷努力,加強與全世界志同道合的朋友們合作,建立以價值信念為基礎的夥伴關係,致力打造一個免於擔憂因宗教或種族不同而處於恐懼、迫害甚至流亡的世界。

蔡英文指出,布朗貝克大使在美國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曾說過:「自由始於內心深處。」今天我們跳脫宗教、傳統與身分的藩籬,齊聚在此,共同為受壓迫者爭取宗教自由,給陷在絕望裡的人帶來希望,給困在黑暗中的人帶來亮光。

蔡英文說,歷史告訴我們,當越多人可以生活免於恐懼時,國家就會更加安定、和平與繁榮。她期盼大家共同努力,將這個論壇打造成區域,乃至於全球宗教自由的燈塔。

(資料來源:獨立媒體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