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縣溪口鄉美南村天赦庄早期竹編產業興盛,隨時代變遷沒落,近年注入文化創意設計,原感嘆竹編工藝後繼無人的老師傅樂見傳統技藝重新喚回民眾記憶。
天赦庄居民早期幾乎都在從事竹簍編製行業,當時的竹簍以外銷市場為最大宗,每年 7 月到 10 月為生產旺季,極盛時期工廠常日夜趕工。
竹簍以桂竹為素材,竹材剖成長條細片狀後,須以火烤軟打彎,由熟練的師傅編製竹片,最後把厚竹片套上編好的半成品、綁上鐵絲後,竹簍即告完成,過程全以手工處理。
天赦庄竹編產業興盛時期,曾被封為竹編王國,後來竹編被塑膠和紙箱取代後,產業漸走下坡,一家家竹編工廠相繼歇業,目前僅存一家,其餘業者紛紛轉行,僅存一些 70 歲、 80 歲老師傅。
年過 7 旬的竹編老師傅方進恭、方蔡素禎夫婦曾經營竹編工廠,興盛時一度聘請 20 多名工人,後來逐漸沒落,工廠就收起來,夫婦只能零星接訂單,將竹編品轉換成日常的菜籃、行李籃、花籃與提籃等。
方進恭表示,竹編製作耗時、辛苦,又沒市場銷路,根本不夠工錢,年輕人當然不想學,這是生活現實。
方進恭、方蔡素禎夫婦與吳鳳科技大學執行的「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合作,為傳統竹編產業加注文創設計,協助尋找行銷通路。
方進恭、方蔡素禎夫婦去年 9 月在吳鳳科大辦展覽時,除特別展示搭配客家花布的新潮竹編手提包,方蔡素禎很有耐心地教導師生編織竹籃這項已快失傳的絕活。
方進恭、方蔡素禎夫婦從早期大型竹簍、竹籠,直到現在中小型的提籃、燈罩等可愛竹編文創商品,除在網路平台、實體商店展示銷售,兩人也常應邀四處展出或擺攤,讓民眾見識竹編之美,喚起使用竹編品的記憶。
年過 8 旬的鄭錦宗是村中唯一會製作太師椅的竹編老師傅,他說,以前有錢人喜歡坐太師椅,要有扶手,且坐著剛好可舒適地翹腳。
鄭錦宗表示,在塑膠、紙箱還未普及年代,天赦庄幾乎家家戶戶都在從事竹編,當時的天赦庄幾乎被堆得高高的竹簍覆蓋;他 7 、 8 歲時就幫忙製作竹編器具,只要是看得到的日常用品,都有辦法編造成品。
鄭錦宗說,竹編業沒落,製作費時利潤又少,便收起竹編行業,改經營紙箱,但還是保有這項傳統技藝。吳鳳科大去年邀他與學生打造傳統竹屋,保留竹編牆面與窗戶,讓大家欣賞早期竹編工藝。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