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不讓國道警為難 兒童急重症轉送將有專責團隊

圖片來源:中央社

衛福部將推全方位兒童醫療照護網絡,全台至少 4 家核心醫院須發展重症運送團隊。未來生重病的孩子必須遠地轉送核心醫院時,將由政府補助救護車等費用。

近來連續發生 2 起病童從花蓮慈濟醫院轉送台大兒童醫院事件,心急如焚的父母上網請求民眾能讓道,國道警察也出動開道。相關報導雖然溫馨,但看在專家眼中,未必是重症孩子之福。

衛生福利部醫事司長石崇良接受中央社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重症的緊急醫療運送、救護車設計、陪同人員的訓練多以成人為主,缺乏小兒甚至是新生兒的護送團隊,但兩者運送所需的專業、儀器配置大不相同。

他強調,尤其小兒運送更須考量路途安全性,以免趕車、路程中稍有閃失,都可能加速孩子死亡。

衛福部今年 3 月將推周產期照護網絡和兒童醫療照護網絡,台大、馬偕、中國醫藥、彰基 4 家兒童醫院將成核心醫院。至於沒有兒童醫院的花東,則規劃花蓮慈濟醫院、台東馬偕醫院為兒童醫療重點醫院。

核心醫院除提供兒童重難罕病照護和 24 小時急症照護、遠距醫療和會診中心,還要發展重症運送團隊。當重症運輸團隊接獲責任區醫院通知要出動時,要先遠距評估孩子是否適合運送。

石崇良說,如果評估不適合運送孩子,可改為醫師移動到當地;若適合運送,團隊派車和醫護、緊急救護技術員到當地接孩子,就像是「移動的重症加護病房」,給孩子最適當的照顧。

核心醫院建置重症運輸團隊的經費初步由醫療發展基金負擔,且有別於現行,若孩子要轉診,救護車費用要由家長支應,新制上路後,經醫師評估的必要轉診到核心醫院或重點醫院,「家屬都不用付錢」,先由政府負擔,後續也可考量納入健保。

但是,石崇良也說,家長若要另外找醫院,「自己花錢,那裡都可以去!」但是最好接受醫師的判斷與建議,這樣對於孩子最好。

過去就有急救責任分級制度,石崇良表示,現在是將網絡更明確地組織起來,若能將此機制建立好,類似花蓮慈濟醫院轉送台大醫院的案子就會減少,不再讓國道警察為難,民眾要相信政府機制和醫療專業,打破名牌醫院迷思,「不要動不動就要轉診」。

馬偕兒童醫院兒童重症醫學科主任彭純芝受訪時表示,醫療轉送幼兒和成人有很大的差異,如新生兒轉送通常需要保溫箱,急救儀器設備、管路要有適合新生兒的尺寸,就連新生兒的急救動作、壓胸按壓的速度、深度、手法、吹氣的搭配都跟成人不同,兒童或新生兒重症運輸團隊確實有其必要。

彭純芝說,對於非兒童醫療專業人員協助轉送幼兒時,困難之一是「不知道孩子怎麼了,擔心沒辦法處理。」例如成人最常見的路倒主因是心肌梗塞,救護人員比較有處置的經驗,但造成兒童心肺停止最常來自於呼吸問題,背後的原因也常很多樣性,診治處理上就會有所不同。

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長傅雲慶表示,目前醫療轉送沒有很好的系統,可能多是靠個人關係,如醫院間關係好就私下請託幫忙,沒有所謂的責任義務。若建立重症運送團隊,醫院就有責任一定要出動,不能以沒有人力、沒有床拒絕。

彭純芝也提到,目前兒童轉診後送另一個問題是以「家長意願」為根據,「許多的後送不是醫療需求,而是家長的心理感受跟主觀選擇。」常導致困擾發生,例如花蓮慈濟雖是醫學中心,但家長若不信任,仍會選擇將孩子轉走。

這樣的問題也並非只發生在偏鄉,彭純芝說,過去她曾在新竹馬偕服務,雖然醫師、儀器都是台北馬偕的「複製版」,但當家長面對無法接受的壞消息時,仍會希望到其他醫院試試看,「這是人性問題」。

若重症運送團隊啟動先經遠距會診,彭純芝也說,遠距會診只能當作是資訊收集與交流,不能藉由遠距判斷該不該轉院,因關鍵仍是在地醫師的判斷與家長的信任感。

過去曾有因轉送而起的醫療糾紛,彭純芝說,很多醫院都設有新生兒外接團隊,當寶寶出生遇到有生命風險的病情,大醫院會派車和兒科醫護去接回。但曾有家長認為,等外接團隊需要時間,質疑為何不直接找 119 救護車。

彭純芝說,這也是臨床的困境,因家長對兒科專業不了解,外接團隊派出最了解新生兒的醫護團隊,可即時處理寶寶的狀況,若交由 119 救護車未必有同樣的效果;然而,扭轉家長觀念需要時間。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