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合新南向政策,原民會與文化部合作出版 2 本大洋洲及東南亞專書,書譯者林浩立和與談人政大副教授官大偉,從大洋洲學者浩鷗法的島民觀點,分析台灣與南島文化連結的重要性。
東南亞對於台灣人而言,其實是很熟悉的區域。為推廣南島原住民族文化,原住民族委員會推動「南島文化選集翻譯計畫」,今年與文化部合作,出版大洋洲專書「以海為身,以洋為度:浩鷗法選輯」與東南亞專書「今日的東南亞族裔群體」兩本譯作。
原民會與文化部今天下午舉行「南南細語」南島文化選集新書發表會,原住民族委員會副主委鍾興華會中致詞,政府從2016年開始推動新南向政策,促進與南亞國家連結文化交流,去年找了許多專家學者推介十幾本書,今年完成兩本譯作。
其中「以海為身,以洋為度:浩鷗法選輯」撰寫南島國家原住民族在「故鄉」和「他鄉」的流動狀態,呼應台灣現代社會樣貌,該書譯者之一為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助理教授林浩立。
林浩立在會中說明,浩鷗法出生於巴布亞紐幾內亞的東加傳教士家庭,在澳洲拿到人類學博士後,學成返東加南太平洋大學任教,並是大洋洲藝術文化中心創始主任。
「浩鷗法(Epeli)是徹底的老頑童,文學創作作品豐富,但充滿幽默酸味與諷刺的筆觸」,林浩立指出,這次的翻譯選輯浩鷗法各種文體,包含小說、自白體等,浩鷗法尤其常使用長句來寫論說文,有接連不斷的關係代名詞,「浩鷗法的文句中,充滿情感與強烈訴求,許多可能不解的字眼,其實是他刻意顛覆西方殖民主義與作家建構出的浪漫熱帶島嶼的形象,一種逆襲的書寫」。
與談人政治大學民族學系副教授官大偉,是在夏威夷念書時在課堂首次讀到浩鷗法的作品。官大偉說,從一個歐洲來的殖民者眼中看到的太平洋,都是零星島嶼,「但在太平洋島嶼族群自身的眼裡,則是透過海洋來連結世界的廣闊通道,富含極廣大的資源」。
官大偉指出,「傳統與現代衝擊,是身處太平洋一分子的台灣一樣會面臨的問題」,台灣原住民越來越東亞化,是因過去多以亞洲大陸為思維,但若能翻轉思維,「台灣其實也是與太平洋地區海洋相連的一部分,翻轉觀點面向海洋開展,便能重新定位台灣自身的文化」,台灣當代的發展,重新與太平洋地區連結,是重新豐富自我很重要的資源。
(中央社)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