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李坤融專欄》撕下標籤,特教宣導不該「由下而上」

圖片來源:Pixabay

每學期初期,各教育階段(國小至大學)的資源教室老師,都需因應特殊教育法,定期召開 IEP 或 ISP 會議,除了認識轉銜(國小至國中、國中至高中、高中至大學)特殊生的特教需求之外,也要去追蹤已經入學的學生這段時間的學習計畫及學習進度如何。

除此之外,特教老師還被賦予相當重要的任務,則是對於轉銜之學生,進行入班對普通生進行特教宣導,依循轉銜學生於 IEP 或者 ISP 會議中提出之狀況,及其可以視情況幫助的地方,讓班上同學們能夠更加瞭解。

然而,特教宣導的最終目的是讓接受一般教育的學生去瞭解需要特殊教育之學生會面臨到的問題,以及能夠如何協助特殊教育學生的增強講座。但是我們會發現,實務上的特教宣導,因為特教老師人力不足,以及個別有負責個管之緣故,多是為因應班上有特殊需求學生才會辦理宣導講座,讓班上同學瞭解如何幫助該生。也就是說:班上沒有需要特別協助的特教生,就鮮少會有相關的特教宣導講座。

從這個邏輯將會發現:

特教宣導講座是從特殊生的需求而來,而非從特殊教育知識增能為出發點。

這也造成只有有特教生的班級學生,才會瞭解一些特教相關的知識,從沒有遇見過特殊生的學生,則完全不瞭解。這與現況下一些反毒、反霸凌議題的全校性講座頗具有差異。

但是我們也清楚,學校就是一個大環境,每天學生們彼此生活、上課、下課。不論是校園霸凌、反毒議題又或者現在所說討論的障礙者問題,都是全校需要共同瞭解的事情,只要有人不清楚,只要有人不瞭解,都可能會加劇校園霸凌發生的機率,這也是我們不願樂見的。

然而,這樣由下而上(因為有特殊生於班上才進行宣傳)的宣導形式,會使特教宣導講座不具有連貫性及完整性,多數時候入班宣導的講座,就是由特教老師讓一般學生們更瞭解個別特教生的需求,當然我們可以預測能使該特教生於班上更受幫助,但是一般學生去面對不同特教生時,卻也不知道能用什麼形式幫助,因為他們對特殊教育並沒有一個完整的瞭解。

特教宣導不該由特教生個人出發,而是我們整個社會皆需要瞭解的知識(由上而下的傳遞整個特教知識)。

因為他就是我們社會中少數且需要適度協助之群體,是一輩子都可能遇到的群體。當一般學生能夠更加瞭解特教生之後,更能減少特教生於校園環境中的標籤以及不安全感。

特教生於校園環境中,我們經常會被貼上一些「標籤」,這些標籤可能會使特教生不願承認這樣的身分。像是:過去,我很害怕到資源班上課,每次只要有同學經過資源班外面,我就會馬上躲進桌椅底下害怕被別人看到,我的其他同學會用書本遮住,每次上課都戰戰兢兢地觀察外面的同學。因為我害怕揭露資源教室學生這個特殊身分,會讓於校園環境中被傷害,進而讓我難過。

而我害怕這樣的標籤,是因為大家對標籤是不瞭解的。不瞭解我為什麼在資源班,不瞭解我的特殊需求,又或者是認為我就是有很多的問題。心裡有很多的預設立場,其原因則是「我害怕他們不了解我」,才會出現反射性地不想被同學或者任何一個人看到的動作。

對此,我們需要的是整個環境的瞭解。更多時候我們害怕的是那些「陌生人的異樣眼光」,而方式則是讓那些所處於這個環境之中的人,能夠更瞭解關於特殊教育這件事情。

想想論壇授權轉載。原文標題:特教宣導不該「由下而上」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