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法文化獎表彰許多為兩國交流奉獻的藝文人士,往年每屆大多只有兩個名額,今年特別頒給 4 人,他們說起與台灣的相遇,各有無盡回憶,情節殊途卻同歸於對這片土地的愛。
台法文化獎創立於 1996 年,今年是第 22 屆,10 日頒給 4 位得主,分別是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CNRS)東南亞中心(CASE)榮譽研究員艾諾(Veronique Arnaud)、導演尚若白(Jean-Robert Thomann)、在法國里昂政治學院任教的學者高格孚(Stephane Corcuff)、法國國際編舞學院暨國立舞蹈中心(ICI- CCN Montpellier-Occitanie)總監黎卓(Christian Rizzo)。
得獎人艾諾第一次踏上蘭嶼是 1971 年,當時 26 歲。她原是為了進修中文及蒐集作家白先勇的研究資料而留學台灣,一邊學中文,一邊還在台灣大學修習人類學課程。
一次休假期間,她到蘭嶼採集小米品種,替法國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MNHN)製作標本,沒想到一個颱風把她的旅程延長了兩個月,也把她進一步帶往達悟族文化的研究道路上。
70 年代的部落還沒有電,她與居民在星光或火光下夜談,聽他們講述漫長的家族故事,回憶歷歷在目。
艾諾在得獎感言中說,她對當時接待她的 Si-Rapongan 和 Si-Tazaziw 夫婦的熱情好客記憶猶新,也還記得朗島部落居民在她睡覺時,把蔬菜水果、貝類等食物放在她床邊的好意。
艾諾於 1971 年到 2009 年間多次旅居蘭嶼,以達悟族語「人之說」切入,研究口傳文學及歌謠、神話、儀式禱詞、動植物知識、軼事等資料。
近年,艾諾把部分達悟族文物轉交給巴黎布朗利河岸博物館(Musee du Quai Branly)收藏,把錄音資料交給民族音樂學研究中心(CREM)保管,目前也持續進行製作索引、翻拷等資料數位化工作。
艾諾的名片正面印著一條在蘭嶼海域出沒、叫做「白緣星鱠」的魚,這種魚象徵吉兆;背面則印著朗島部落的鳥瞰照,她彷彿藉此把那個遠方的小島隨時帶在身邊,每認識一個新朋友,就介紹一次達悟族。
名片上寫著艾諾的 3 個名字,除了法語本名和中文名之外,還有達悟族人對她的稱呼 Siapen-Mangana,意即「Mangana 的祖母」。
艾諾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時說,「他們(達悟族人)早年叫我媽媽,現在叫我祖母」,她從近半世紀的研究中所獲得的東西,除了知識、歌謠和傳說,還與當地人建立了很深厚的關係。
她長期關注蘭嶼,難免體認到達悟族文化有佚失風險,她過去曾住在一個村莊,那時居民都還會說自己的語言,去年再訪,卻發現說的人已經不多,年長者雖然還會說族語,很多故交卻都不在了,好在族人對族語很感興趣,仍會試著學習。
艾諾第一次造訪蘭嶼那年,高格孚正好出生。他 21 歲時初見台灣,以他自己的話來說,至今仍對這片土地「流連忘返」。
數年前,他探訪雲林虎尾糖廠,因緣際會在一棟老屋裡發現寫著「陶于府歷代宗親神位」的牌位,他不捨逝者無人祭拜,決定帶回當時在台灣的家,後來在返法前,把牌位帶到台北善導寺安奉,就這麼「認養」了台灣祖先。
安奉牌位需要經費,高格孚與善導寺修行人正為此籌錢時,一名台灣外交官在「天下」雜誌讀到高格孚認養台灣祖先的故事,捐款促成了高格孚的善念。
高格孚說,直到現在,他仍不知道這位為善不欲人知的外交官是誰,也不執著於知道,「這樣的故事比較美」。
現年 48 歲的尚若白於 1996 年首度到台灣,第一印象是「神秘莫測的島嶼」,因為台灣的建築風格五花八門,通行數種語言,且還有原住民,種種發現都與他心裡原本描繪的不同,激發他越探越深的好奇心。
尚若白於 2000 年以歌仔戲藝人廖瓊枝為主題,拍攝第一部與台灣有關的紀錄片,此後不斷累積,至今紀錄片及劇情片作品已約 20 部。
尚若白說,他生於摩洛哥,在法國諾曼第地區長大,擁有義大利、西班牙、亞爾薩斯等地血統,又在台灣找到一席之地,如今一年之中大半時間都住在台灣。接下來,他很快會到宜蘭取景,拍攝一部介紹當地歌仔戲文化的新片。
1965 年生的黎卓第一次到台北,是出於偶然的緣分。13 年前他聽朋友建議,申請赴台北國際藝術村駐村,在不甚瞭解台灣的情況下,獲得兩個半月的駐地創作機會,結識了藝術家江元皓,兩人之後共同創作了一系列作品,幾乎每年一件。
這段駐村經驗對當時的黎卓而言,有超乎預期的決定性影響,他在返法飛機上細數回憶,邊想邊哭了好幾次,一回到巴黎就決定盡快再到台灣去,「因為我直覺知道,有些東西雖然還很模糊,卻已銘刻在我心裡,不能就此成為過眼雲煙」。
後來,黎卓的藝術生涯持續與台灣交織在一起,他在國立台北藝術大學開課,在台北當代藝術館兩度舉辦展覽,為「舞蹈空間舞團」編舞,拍攝數部影片,與國家兩廳院合作了 3 次,還擔任台中國家歌劇院台灣國際藝術節(NTT-TIFA)共同策展人,緣分越結越深。
不只是黎卓頻繁到台灣創作或演出,反過來說,台灣的表演團體也經常獲邀到法國各地登台,黎卓認為,在這些計畫中,最重要的是台法雙方抱持開放心態、互有往來,這才是兩國之間藝術文化合作的意義所在。
(中央社)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