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小說家吳明益今年以「單車失竊記」入圍曼布克國際獎,他 17 日出席倫敦舉行的座談及簽書會,吸引大批觀眾。他接下來將赴愛丁堡國際圖書節,向國際讀者展現台灣當代文學。
在文化部及駐英國代表處文化組邀請下,吳明益 17 日出席位於倫敦的國家自由俱樂部座談會,與劍橋大學歷史教授顧若鵬(Barak Kushner)對談。
吳明益除了書寫「單車失竊記」,當中涉及台、日與戰爭歷史,也親自手繪封面及插畫,對於台灣自然生態所知甚詳。顧若鵬笑問:「你到底還有什麼不會?你接下來是不是要寫交響曲了?」
吳明益表示,他認為現代小說家必須是一個博物學者,因為小說家不再寫個人的內心世界。假如要書寫一個科學家的內心世界,小說家無法只靠推測,必須了解科學家所學,才能以他思考的方式思考。他喜歡寫小說,「因為寫小說會教育我自己」,去接觸新的東西。
然而,吳明益也說,「莊子」有一句話說,「以有涯隨無涯,殆已!」因此他設定暫停各種研究的時間,就是作品出版的那一天。但另一方面,這些興趣會永遠留下,例如他因「單車失竊記」成為鐵馬迷,「上星期才又跟朋友買下一輛腳踏車」,「小說寫完了,可是這些東西繼續跟隨著我的人生,不再是寫作的壓力,而是我享受人生的美麗片段」。
吳明益在書中使用多種語言,包括日語、閩南語等。他表示,因為他從小就活在多語的世界裡,因此在寫小說時,他很想把台灣多語言的生活環境表現出來。
吳明益說,在他的教育經驗裡,文學應該是一種精緻、美麗的語言,因為在台灣教育裡接觸的都是這些「美文」。但事實上,在他生活的世界裡,語言以非常多重的面貌出現。文學是人類演化出來,保存珍貴語言的一種美麗形式,這種美麗形式絕不只存在於文學課堂上的華麗修辭。
顧若鵬問及台灣與中國當代文學的不同,吳明益表示,台灣文學發展多年以來,文字風格和中國已經有很大的不同。台灣文學從原住民身上吸收非常多的語彙,比如說布農族作家不會說「等一段時間」,而是說「等一頭牛尿尿的時間」。
他說:「我們在原住民身上學到幽默感,學到不同對待自然環境的方式,而這些漸漸在我這一代作家體現出來。」
吳明益表示,他認為另一點台灣文學不同於其他中文文學的地方,在於台灣文學有抵抗的傳統。從日本統治至國民政府時期,均可看到台灣作家嘲諷政府的作品。
他表示,台灣文學的靈魂裡有一個基本元素,就是不滿於現狀,對於制度層面採取反抗態度。他有時看到中國選材台灣文學時放棄這些作品,他都會認為,「如此一來,你看到的不是台灣文學」。
倫敦座談會後,吳明益獲全球規模最大的作家節「愛丁堡國際圖書節」(Edinburgh International Book Festival)邀請,將於 19 日出席愛丁堡舉行的作家活動,與韓裔美籍作家瑪麗.林.布拉克特(Mary Lynn Bracht)對談。今年獲邀出席愛丁堡國際圖書節的作家還包括白曉紅、林滿秋等重量級台灣作家。
(中央社)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