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區造紙工業同業公會舉辦的第三屆創意紙箱賽事「紙箱戰紀」今天登場,今年以「重返三國」為主題,呼籲回收紙分類標準應與國際接軌,從求量進階求質時代。
造紙公會主辦的亞洲唯一大型創意紙箱賽事「紙箱戰紀」,今日假實踐大學體育館舉行, 以「重返三國」為主題,來自全國 20 餘所大專院校、超過 200 位師生參與。
比賽以「紙戰黃巾」及「赤壁大戰」兩輪賽制選出三國霸主,初賽兩道關卡圍繞紙分類設計,造紙公會希望能持續宣導正確回收分類,同時也呼籲本地回收紙分類標準與國際接軌,朝循環經濟的發展方向,從求量進階到求質時代。
造紙公會理事長何奕達致詞時表示,台灣造紙廠每年收購國內紙箱紙、牛皮紙、脫墨紙、代漿紙、雜誌紙等回收紙約 300 萬公噸,經過散漿、篩選、磨漿、成型的步驟再重新生產不同種類紙品,造紙業是幫助社會解決資源浪費、回收資源再利用、實踐循環經濟的模範生。
「紙箱戰紀」不僅是年輕學子展現創意實作的舞台,也是寓教於樂、傳遞紙類回收分類知識的平台,自去年起藉由關卡設計,將可回收紙類、不可回收紙類與紙容器三類的品項完整說明,特別是感熱紙、標籤貼紙、便利貼、蠟紙與複寫紙等不可回收的紙種,以及紙容器(廢鋁箔包、廢紙盒包、廢紙餐具) 應該跟著瓶罐類、不該雜入一般紙類回收。
根據造紙公會統計,去年國內回收紙收購量為 241 萬公噸,比前年減少 16% (相當 47 萬公噸),原因之一是造紙廠面對環保標準和廢棄物管理刑罰加嚴的壓力,無法一面維持國內收購量,同時概括承受雜紙、雜物衍生的廢棄物處理成本,因此去年起嚴格執行回收紙雜紙雜物容許率驗收,禁購含雜紙盒包、鋁箔包、紙餐具、感熱紙、複寫紙、甚或非紙類的混雜回收紙,要求正確分類。
何奕達表示,循環經濟是全球趨勢,也是政府重點政策,公會目前訂有回收紙分類驗收標準,但畢竟國內需求大於供給,每下愈況的回收紙品質困擾造紙廠。反觀日本、歐洲、中國大陸等地的回收紙分類標準有回收業組織參與制定和自我約束,分類分級嚴謹。呼籲政府相關單位能夠對台灣回收業者提供更積極行為,包括品質分級標準化、回收分類輔導、品質督導抽查,正本清源,才有真正的循環經濟。
(中央社)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