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舞台上搭起了一座書店,以節氣更迭設定出一家獨立書店的故事。資深劇場工作者劉培能帶著台灣戲曲學院劇藝系的師生推出「深夜獨立書店」,透過他最愛的劇場對影響他極深的書懺情告白。
55 歲的劉培能過去是表演工作坊、明華園等表演團隊的技術總監與舞台監督,目前是戲曲學院的專任副教授、台灣技術劇場協會理事長,劇場經驗豐富。與他相處過會知道,不論行事風格與說話態度,他總是率直不羈,但一談起書、電影、劇場,卻柔軟浪漫得很。
自 2012 起,他帶著戲曲學院劇藝系的師生接續推出改編自漫畫「深夜食堂」的同名舞台劇,又以楊德昌的電影作品為基底推出「台北好男好女」,不斷挑戰學院演出的新可能,也藉著實務製作帶領學生接觸劇場技術之外的人文風貌。
這次的「深夜獨立書店」,以台灣各地獨立書店的風景與人物故事為靈感,藉著獨立書店的經營狀態,延伸演繹關於人生的悲歡聚合故事,由系上兼任講師蔡依雲編劇。
選擇推出這樣的製作,除了是學院製作的必須,劉培能想了一下,有點羞澀,他低低地說,「從小到大,我們的人生都受之於閱讀很多很多,要保持與書的交往。我是這樣跟我小孩說的,也希望學校裡的孩子記得這一點。」
劉培能聊起高中時代一段啃書啃到留級的記憶。他說自己老家在南投,雖然喜歡閱讀,卻沒什麼書可讀,「鎮上的書店只賣參考書跟文具,我在進台中一中之前,手邊只有『羅蘭小語』。」
他後來進了謬思社與校刊社,聽聞慘淡的閱讀經驗,被一票學長狠狠恥笑了一番,要他別吃飯了,「省下飯錢,去買葉珊、余光中來讀。但後來才知道,這些書,社辦裡都有,也不用買了啊。」後來的日子,劉培能像塊海綿,抱著學長開的書單大量閱讀。
高二那年,他遇到一位家住豐原的同學,發現對方每天都可以帶著不同的書到學校讀,他臉皮厚,開口相借,才發現這同學是跟豐原車站旁一家書店「借」出來的,「從遠景到水牛,從洪醒夫到王禎和…,他一天借一本,下課再放回去,我請他分我看,往往是他在上、下課的公車上讀,我就在課堂上讀,讀到我高二都唸了兩年!」
這樣的閱讀記憶,至今難忘,劉培能說起這一段,眼神都發了光,「但高二重讀後,我跟那位同學就失聯了,一直到現在。這些年,找過幾次,都沒下文。」有點惆悵,但人生的聚合,往往就是如此。
透過「深夜獨立書店」,劉培能置入了這一類關於人生聚合的傷感無奈,同時也放進了台灣獨立書店特有的人情溫暖、各自對閱讀生活的追求與實踐。
蔡依雲說,學生本來對書店或獨立書店是沒有概念的,「但透過製作的過程,一整個學期關於獨立書店經營者的分享講座,學生們開始會留意這些平常在生活中可能不起眼的書店角落,然後他們會願意走進去,觀察、了解,再回頭跟我們分享裡頭的故事。」
「深夜獨立書店」由劇藝系系主任楊雲玉執導,劇場演員李建常、黃宇琳與劇藝系學生領銜主演,4 月 14、15 日,21、22 日在台灣戲曲學院木柵校區演藝中心演出。
(中央社)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