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瀏覽標籤

癌症

乳癌為何增生移轉 中研院發現關鍵蛋白質要角

乳癌是女性發生率首位癌症,且一旦移轉,存活率會大幅降低,中研院研究團隊近日發現,蛋白質 DSG2 會隨環境氧氣含量增減,促使乳癌的增生與移轉,未來可望幫助臨床診斷及治療。中研院今天召開記者會分享最新研究成果,中央研究院基因體研究中心助研究員黃雯華研究團隊近期發現並證實一項乳癌惡化的機制,研究成果在1月 19 日發表於國際期刊「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 PNAS )。

疫情消耗醫護能量 英格蘭446萬人排隊等手術

英國疫情嚴峻,醫護能量幾乎都用來照料 2019 冠狀病毒疾病( COVID-19 )病患,根據統計,英格蘭目前約有 446 萬名病患需要非緊急手術,只能繼續排隊等待。英國邁入 2021 年後疫情升溫,每天新增5、6萬人確診感染、數百人病故,倫敦地區更有多達 7000 多名新型冠狀病毒病患正在住院,占據國民保健署( NHS )絕大多數病床。

男女口腔癌食道癌有別 女肺癌新發首度超過腸癌

國健署最新癌症登記報告顯示,癌症年齡標準化發生率男性為女性的1.2倍,以食道癌及口腔癌差距最大,男比女發生率都逾 10 倍。女性肺癌新發人數首度超過大腸癌,風險值得關注。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今天舉行記者會公布最新2018 年癌症登記報告,新發癌症人數為 11 萬 6131 人,較 2017 年增加 4447 人。 2018 年平均每4分 31 秒1人罹癌,比 2017 年快轉 11 秒。大腸癌居 10 大癌症之首,第二名為肺癌、第三名為女性乳癌。

評估健康風險低 中科台中園區擴建環差案過關

環保署環評大會今天審查中科台中園區擴建用地環差案;在開發單位承諾下修放流水排放及空污減量、評估健康風險低、說明女性癌症發生率提高與園區的關聯性後,本案通過審查。行政院環境保護署今天召開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第 388 次會議,審查中部科學園區台中園區擴建用地(原大肚山彈藥分庫)開發計畫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暨審查結論變更(化學品項目數量第3次變更)。

中研院第一個直接殺死癌細胞新抗體 登國際期刊

中研院今天發表由中研院細胞與個體生物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吳漢忠研究團隊研發第一個直接殺死癌細胞的新抗體 EpAb2-6 ,腸癌實驗顯示大幅提高小鼠存活率,刊登國際期刊癌症研究。中央研究院今天召開「癌症為何惡化?中研院破解關鍵機制 首創新抗體助免疫治療」記者會。身兼中研院生醫轉譯研究中心主任的吳漢忠指出,在癌症研究中,上皮細胞黏附分子( EpCAM…

施打肺炎疫苗 老年癌症病人減少死亡率

大林慈濟醫院放腫科醫師邱文彥研究發現,肺炎鏈球菌疫苗能減少老年癌症患者肺炎住院機會,減少死亡率,獲歐美醫療期刊引用;他建議老年癌症病人施打肺炎疫苗增加保護力。大林慈濟醫院今天發布新聞指出,肺炎在老年癌症病人中很常見,也常是住院原因;放射腫瘤科醫師邱文彥研究發現,施打肺炎鏈球菌疫苗對不同老年癌症病人都具保護效果。

北醫大台北癌症中心關注兒童腫瘤 明年春季啟用

北醫大台北癌症中心大樓今天落成,預計明年4月啟用。設有兒童癌症中心,發展兒童白血病、腦瘤等 14 類重大疾病照護團隊,面對最棘手的兒童骨肉瘤,延攬國際權威助陣。台北醫學大學上午舉行附設醫院台北癌症中心大樓落成典禮。校長林建煌致詞表示,台北癌症中心大樓落成是北醫體系發展癌症轉譯醫學的重要里程碑,軟硬體結構及管理模式都參考美國頂尖的哈佛大學附屬醫療機構丹納法伯癌症中心( Dana-Faber Cancer Institute ,簡稱 DFCI…

忙碌超過60年 彭汪嘉康:盡責活過就不怕死亡

退而不休1台灣癌症醫療之母彭汪嘉康明年將退休返美。她年近 88 歲,至今每週看診,保持忙碌超過 60 年,不怕失敗、遇到挫折「睡一覺就好」,自覺盡了責任,「最後一天到來我不會害怕」。台灣數十年前腫瘤臨床治療和研究都不強盛,許多病人為求生,必須跨海到美國求援。何以台灣當前癌症醫療和研究可與國際並駕齊驅?幕後功臣是中央研究院院士彭汪嘉康。

北市十大癌症死因 肺癌連34年蟬聯首席

台北市衛生局今天公布 2019 年台北市十大死因,慢性疾病囊括 7 項,每 100 人就有約 63 人死於慢性病,癌症居首位。十大癌症死因仍以肺癌連續 34 年蟬聯首席。衛生局統計室主任沈忠憲指出, 2019 年台北市民癌症死亡人數為 5326 人,較 2018 年增加 30 人,平均每天約有 14 .6 位市民死於癌症;死者平均年齡為 71 .6 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