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瀏覽標籤

塑膠製品

疫情下廢塑膠製品量增加 韓政府加強回收政策

環保議題近年受國際重視,減塑、加強廢塑膠製品回收利用卻非易事,尤其在 2019 冠狀病毒疾病( COVID-19 )疫情下,人們叫外送、網購次數大增,也讓韓國加緊相關環保政策腳步。韓國政府去年底強制要求全國共同住宅進行透明 PET 瓶分類丟棄措施,居民須拆除瓶身商標,與其他顏色、類別的塑膠製品分類丟棄,經過半年適應期,預計7月起將嚴格實施,違者可處 30 萬韓元(約新台幣 7500 元)以下罰鍰。

高市暗夜火警 大寮塑膠工廠陷火海無人傷亡

高市大寮區一家塑膠工廠昨天晚間發生火警,火勢猛烈迅速籠罩整座工廠,幸無人傷亡。消防人員在今天凌晨0時5分撲滅火勢,初估燃燒面積約 500 平方公尺,詳細起火原因待釐清。高雄市消防局指出,昨天晚間 10 時 39 分獲報大寮區鳳林一路 474 巷內塑膠工廠發生大火,出動大寮、林園、中庄、高桂、鳳祥、大林、鳳山、小港分隊共 23 車 42 人前往搶救,消防局專門委員陳明桐也到場督導。

微塑膠同海鮮下肚 調查:每人每年吃1根吸管

塑膠入海破碎後,恐進入食物鏈流入人體,環團綠色和平根據文獻資料推估, 19 至 65 歲有吃海鮮的民眾每年平均吃超過 50 公斤海鮮,同時吃進1. 63 萬個微塑膠,如同吃下1根塑膠吸管。塑膠製品為人類帶來便利,卻也造成環境污染,尤其流入海洋中,經過太陽光照射破裂後,更可能被海中生物食用,進而進入食物鏈中被人類食用,微型塑膠對環境的傷害已成全球關注議題。

微塑膠毒害海洋生物後代 中研院發現死亡率增3倍

流入海洋的塑膠微粒對海洋生物有害,中研院最新研究發現,潮間帶主要生物紋藤壺攝食微塑膠,會使它的下一代死亡率攀升,塑膠愈小、毒性越強,大眾應注意微塑膠對海洋的危害。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兼代理主任陳國勤及台灣大學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碩士余倖霈以紋藤壺為研究對象,發現直徑或長度不到5毫米的微塑膠會影響其後代繁衍,論文已於 12 月發表在「環境污染」(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