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分類
速報
《謝志偉專欄》蕭美琴有個美國母親——是她的原罪還怎樣?
某施姓教授在一政論節目正鋒不走,走偏鋒,對於台灣駐美代表蕭美琴大使有關「萊豬公投」的發言,抓狂似地「拍桌怒嗆」她(媒體報導用「怒嗆」,其實根本就是「羞辱」):
《蕪菁雜誌專欄》注重區域平衡是讓全國人民有更多的選擇
剛才有位仁兄說,從 1980 年代以來,雙北的稅賦貢獻就佔了全台的一半以上。他認為台南也好、高雄也好,對於雙北的建設是沒有貢獻度的,而雙北對於其它縣市也不存在有壓迫與剝奪的關係。
從太魯閣號事故來看認知偏差
太魯閣號在清明連假第一天時傳出重大傷亡事故,引起全國關注,交通部長林佳龍也在第一時間坐鎮指揮,為把握黃金救援時間,搶修人員不眠不休地進行脫困作業,歷經四天的搶救,也終於將最後一位亡者給送離現場,協助家屬進行後續的撫卹與後事安排。
《李忠憲專欄》網紅政客的崛起與墜落
Rüstemeier 這個德國年輕人,22 歲就成為網紅明星政治家,他會發一些怪文字推特文,例如:
»jungl1b€ra£€ €r5h007€n wann?« (»Jungliberale…
運安會:工程車滑落軌道1分多鐘後 對撞太魯閣號
國家運輸安全調查委員會今天表示,台鐵太魯閣號事故中,初估工程車滑落軌道1分多鐘後,與太魯閣號對撞,且可確認太魯閣號駕駛員在緊急狀態下,仍全力避免災難發生。
《呂秋遠專欄》關於太魯閣事故的一些想法
這次的事故到底跟台鐵有沒有關係?
目前還不知道。要等運安會與地檢署蒐集事證後才能進一步做判斷,現在所有的報導都只是猜測,調查以後才能比較接近真相。
《陳柏惟專欄》你覺得台鐵的定位應該是什麼?
台鐵 408 次列車撞擊入侵工程車事故已經第三天,我們可以看到鋪天蓋地的檢討,從隨便停車與拉手煞車的文化,到台鐵的組織再造不等,在如此重大的悲劇發生之際,我們都想找到一個罪魁禍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