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總統馬英九今天在武漢表示,政府換了主導人事,兩岸關係一落千丈,他感到痛心。他並舉例德法關係,指雙方不同文、不同種,但成為歐盟主要力量,反問「為甚麼兩岸做不到?」
馬英九 30 日中午率台灣大九學堂學生到武漢大學交流,他在致詞時作以上表示。這是馬英九訪陸行第一場的學生交流活動,台灣參與學生為 28 人,武漢大學學生則有 35 人。
馬英九致詞時說:「從事兩岸工作已經有 37 年,這是第一次來大陸,已耽擱太久。」
馬英九說,這次想要辦學生交流活動,是因為卸任後在東吳大學教國際法,有一半學生來自中國,認為兩岸學生在一起可以創造很多火花,非常有趣。但可惜的是,一方面因為疫情,一方面是政府換了主導人士,兩岸的關係一落千丈,他感到非常的難過,非常的痛心。
他接著舉小說「最後一堂課」描述愛國教育,又說德法雙方征戰百年,但是一戰、二戰後,在 1963 年簽了條約,雙方深刻互動,學生互訪不在話下。
馬英九強調,德法兩國既不同文,也不同種,可是在交流之下變成歐盟最主要的力量,「這是我感到最動人的」。
馬英九又說,他在 1993 年在歐洲旅行時,打開報紙一看,德法準備放棄他們的法郎跟馬克,接受歐元,「所以你想想看多麼困難的事情他們都做到了,為甚麼兩岸做不到?」
馬英九表示,德國與法國立刻成為歐盟當中最主要的成員,這讓他感到兩岸還有很多事情可以做,很重要的就是讓兩岸的年輕人多接觸、多了解。增加一分友善,減少一分敵意,讓雙方逐漸融合在一起。
武漢大學校長張平文則在致詞中歡迎「馬英九先生」到來,並介紹武漢大學與台灣學生交流的狀況,強調不論遇到多少干擾與阻礙,兩岸同胞交流合作不能停。
雙方在最後結束後相互贈書。馬英九贈的書為「中華語文大辭典」、「原鄉精神:台灣的典範故事」、「八年執政回憶錄」、「釣魚臺風雲五十年——主權爭議的回顧與展望」、「傾聽與對話:感動臺灣人的 16 個故事」、「看見馬英九」、「 81 秒世紀之握—馬習會幕後大解密」。
武漢大學校長張平文則回贈兩部畫冊與兩部書籍,包括「武大早期建築群」、「國共合作歷史照片」、「古音匯纂」及「故訓匯纂」。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