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專訪》為打造國族記憶竭盡一切 橋牌社就要讓國際看見台灣

國際橋牌社 2 政治線視覺。 圖片來源:國際橋牌社 提供

(芋傳媒記者陳柏仰報導)《國際橋牌社》是國內第一部政治職人劇,製作人汪怡昕將劇名定為《國際橋牌社》,緣起為把國際外交的局勢比擬為一場牌局,汪怡昕形容,「有時候台灣會覺得自己像是籌碼,但又上不了牌桌。」有趣的是,台灣沒有自己發動過國際大事,但是每一件大事都會牽動到台灣,「台灣不是世界局勢中心,但世界局勢、角力都會在台灣。」

製作人汪怡昕。
圖片來源:國際橋牌社 提供

獨裁與民主的十字路口……

汪怡昕表示,一直希望能讓全世界和年輕人看見台灣民主的故事,如果這些只是寫在教科書,比較難引人入勝,所以嘗試用不同的方式講述這些故事。《國際橋牌社》以大量史實為基底,故事內容是 90 年代影響台灣民主的重要事件,並帶入一些歷史與轉型正義的議題,第一季即談到包括二月政爭、中韓斷交、獨台會案、黃國章事件以及六張犁白色恐怖。

《國際橋牌社》去年第一季上映後,引起一陣熱潮,在影視界與政壇都有許多討論。第一季收視開出紅盤,團隊馬上著手開拍第二季,第二季則聚焦於 1995 年到 1997 年間的大事,從台海危機到總統直選,情節中也勾勒出香港回歸前夕的政治氛圍。

在第一季上映時,吸引了許多香港粉絲,香港粉絲紛紛詢問如何收看、購買周邊商品,甚至連香港知名民主運動人士黃之鋒都加入了橋牌社的臉書社團。

楊烈飾演總統黎清波。
圖片來源:國際橋牌社 提供

汪怡昕提到,應該是因為劇情和香港現況太相似,1990 年的台灣在民主與威權之間拉扯,香港近年來也是這樣,只是情境相反,是從過去相對民主自由的環境往專制傾斜。所以看到劇中情節會很有共鳴,像是劇裡抄報社,馬上在現實中黎智英就被捕……

「這也是台灣記憶 IP 最大的賣點,全世界都很好奇台灣為何是華人社會第一個不流血民主化國家?這只有台灣人能拍,因為我們最清楚,也只有台灣能講,因為是我們自己的故事!」汪怡昕說。

橋牌社也劍指國際市場,汪怡昕認為,近年台灣有許多外交突破,在這個時間點如果《國際橋牌社》能夠賣到國際平台,絕對能夠引起國際觀眾的注意,讓全世界認識台灣。

表態撐香港,主張不向威權屈服的價值

第二季內容談到香港回歸前夕的不安,劇中有個角色叫鄭錦生,因為擔心香港回歸後的變化,選擇歸化中華民國,所以被抓去服役。汪怡昕提到,當時香港人跟台灣人處境很像,都面臨到「國族認同」的分歧,這也是為什麼橋牌社想把這樣的劇情放進來。

第一季片尾曲更選擇了滅火器樂團和香港歌手林夕共同創作的〈雙城記〉,汪怡昕表示,戲劇片頭、片尾曲是在彰顯影劇的主題跟調性,原本片尾曲是想直接選用〈願榮光歸香港〉,後來滅火器樂團主唱楊大正向他推薦了〈雙城記〉,讓他猶豫了許久,最後就在林夕遭到全面封殺的隔天,決定使用〈雙城記〉作為片尾曲。

「橋牌社主張的就是追求自由民主、不向威權屈服的價值,這首歌本身就是在寫香港反送中,選用當然就等於在表達團隊的立場,會被封殺代表做了正確的事情,所以林夕的創作遭到下架後,我們就採用了!」

因為這樣的表態,讓許多影迷期待未來橋牌社能推出反送中運動的相關創作,汪怡昕堅定地說,這當然會拍進去,我們會拍到 2020,只要劇有在走就會拍到,說不定還拉出來拍外傳!

目前橋牌社正在開發第三季劇本,故事背景鎖定在首次總統直選後到九二一大地震前。汪怡昕透露,如果篇幅夠的話,也可能會把香港九七回歸的內容放進去,但那幾年真的發生太多重要的事情,真的很難抉擇。

聽說,演藝圈對政治過敏?

《國際橋牌社》是台灣第一部以史實為基底的政治劇,由於過往演藝圈多避諱政治議題,也讓橋牌社面對到不少困境。

汪怡昕坦言,碰觸政治議題一定會受影響,從第一季到現在都是,演員會有所顧忌,擔心拍了就會失去中國市場,或是被貼上標籤,確實有不少人是因為政治考量拒絕演出,所以我們真的非常感謝、非常敬佩這兩季參演的演員,他們很勇敢也很專業。

汪怡昕說,在選角時,也會先告訴演員可能的影響;其實演員看過劇本就能理解,我們沒有偏頗什麼政黨立場,就是在講述台灣民主故事,每個角色都是在各 自的位置上,做出最符合自身利益的決定,如此而已。

馬力歐先前即大方接演國際橋牌社第一季,飾演媒體人王照陽,更在第二季還原了 90 年代的政論節目。
圖片來源:國際橋牌社 提供

而橋牌社上映的時間點常常受制於當下的政治情勢,汪怡昕嘆道,第一季選前不要播,第二季又說跟國際情勢太像、現在太緊張,我們裡面拍了中國、拍了美國,但是兩邊不討好。因為呈現的是台灣在大國政治底下求生存的掙扎,太寫實了,結果誰都得罪!

賣片的過程也幾經波折,汪怡昕透露,第一季原先和一個國際上享負盛名的平台已經談好價錢和條件,結果突然被告知不採購,對方沒有清楚說明原因,我們推測是和對方高層政策轉變有關。

在國內與電視台接洽時,又碰到許多軟釘子,汪怡昕提到,原本期待公廣集團會願意扶持影視界新的嘗試,結果他們躲最遠,而商業電視台對於戲劇的投資能力也很有限,不少電視台以「史觀不正確」、「拍得不好」、「沒有檔期」等理由搪塞,有些電視台更直接表示,擔心播出這個劇太敏感,會帶來麻煩。

「整個製作過程,檯面上檯面下都是政治呀!未來不排除會把過程的酸甜苦辣都拍出來,保證精彩,絕對不輸劇情主線。」汪怡昕苦笑著說。

打造國族記憶,誰願意支持?

推出《國際橋牌社》的原意是希望打造國族記憶,汪怡昕提到,政治劇不會是單純的商業影集,其他國家都要面臨類似的問題,政治劇本身就具備國家文化戰略跟國際推廣的性質,而且講述自己歷史的題材,是強化國家認同很重要的事情。

近年韓國能推出許多轉型正義的影視作品,汪怡昕指出,這些作品是隱形國防,都是在建構、強化自己歷史的詮釋權。然而政治牽涉面向太多,市場上多有許多顧慮,所以很難用純商業公式做突破,韓國即是以公家資源來扶持創作。

汪怡昕表示,純商業劇無需擔心政治敏感問題,沒有史觀爭議或者得罪特定勢力的問題,但是橋牌社是政治劇,又以史實為基底,有太多敏感枝節以及大環境的不利,所以更需要國家的協助,橋牌社遇到的困難是,無論拍得再好,最後決定能不能上的原因都不在品質上面。

國際橋牌社 2 在馬祖前線「高登島」奮戰的軍人。
圖片來源:國際橋牌社 提供

過去有不少倡議者、民主前輩大聲疾呼,台灣應該效法韓國,向國外輸出自己國族記憶的歷史題材創作。然而,橋牌社先做了,卻是傷痕纍纍…..

汪怡昕無奈地嘆道,現在最大的困境是,播出沒有問題,但是版權收入完全收不回來,國外平台不採購,國內就撐不起來。

我們突破萬難做了,結果面臨這樣困境,以後有誰還要做?當初鼓勵我們做的這些大人們,不知道他們有沒有看見我們的困境?

第二季在今年初殺青,汪怡昕透露,目前已經有確定的平台,但議價後還是虧損很嚴重,現在正持續和通路接洽,希望找到額外資金支持,避免橋牌社無法繼續走下去。

「現實就是,決定播出就是得背 2000 萬的債,但這沒道理,我們竭盡所能,結果最後可能就是要倒閉,所以非常為難, 到底要播還是不要播?」汪怡昕說。

最後,汪怡昕強調,台灣想要走上國際,在全世界結交民主自由的朋友,那《國際橋牌社》就是一個很好的契機,要讓全世界認識台灣、認同台灣,應該拋棄商業劇有賺有賠的邏輯,這需要政府的支持,至少能夠協助上架,也期望未來有長期合作的平台,可以每一季繼續合作下去。

國際橋牌社 2 預告片: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