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百年口湖牽水(車藏) 文史研究齊發

圖片來源:中央社

雲林西南沿海在 173 年前發生大水災,造成上萬先民罹難,後人以牽水(車藏)祭典超渡亡魂,文化部列為國家重要民俗,雲林縣政府正結合文史團體、扎根教育、學術研究以傳承延續歷史記憶。

雲林縣政府文化處長林孟儀今天指出,今年口湖「牽水(車藏)(讀音狀)」水難祭典,歷經下寮仔挑飯擔祭祖靈、萬人塚點燈、金湖與蚶仔寮下湖港的祭祀科儀、排(車藏)、燒(車藏)及放水燈完成祭典。

林孟儀告訴中央社記者,今年「牽水(車藏)」祭典在農曆 6 月 6 日、7 日、8 日舉行,今天燒(車藏)完成儀式,活動期間台日學者與地方文史團體及鄉親交流座談,是今年最特別之處,為將來推動「牽水(車藏)」民俗開啟新頁,除了已在推動與沿海國小結合辦理夏令營,未來結合文史團體、扎根教育、學術研究將增加更多能量,以延續傳承鄉土民俗。

他指出,在文化部指定18個國家重要民俗活動中,唯一水難祭典的「口湖牽水(車藏)」,是沿海地區年度最大規模祭典,不諱言正面臨隔代斷層認同問題,雲林縣政府文化處從 2014 年度結合沿海國小舉辦夏令營,教導小朋友糊(車藏)、製作繪本等,希望透過扎根教育傳承地方民俗與歷史記憶,已逐漸看到更多國小學童的參與。

林孟儀舉例,台西安西府在每年農曆 6 月,也舉辦張李莫千歲聖誕慶典,許多在外地謀生的鄉親都會返鄉參與,這是與故鄉情感連結的展現。

同樣的,口湖牽水(車藏)至今歷經 100 多年,對當地鄉親而言,那是年度地方民俗盛事,外地鄉親返鄉參與,也是一種故鄉情愫;林孟儀說,現在指定為國家重要民俗,透過教育傳承,吸引年輕族群認識鄉土,讓鄉土情感與民俗連結相當重要。

口湖鄉下寮仔文史協會理事長劉東騰說,下寮仔挑飯擔祭祖靈,曾經消失 30 年,直到 10 多年前由地方文史團體與熱心人士積極推動,才又恢復活動,這項類似中元普渡的水難普渡,是雲林沿海地區年度大事,老一輩參與度高,年輕一輩需要文史團體及地方團體投入,帶引認識鄉土,才能避免隔代斷層的問題。

日本東北學院大學金菱清研究室到今年為止,連續 3 年來台蒐集「牽水(車藏)」資料,日本學者金菱清今年首次全程參與祭典、參加放水燈活動及記錄儀式過程,由台北藝術大學林承緯民俗學研究室擔任翻譯及協助研究,並在祭典期間,與地方鄉親及團體舉辦台日交流座談。

對於 173 年前口湖發生大水災,後人以牽水(車藏)祭典超渡先人,活動能延續百年,讓金菱清在座談會中表達驚訝,他透過台灣學者林承緯翻譯指出,這相當少見,透過民族學、社會學等領域值得深入研究。

金菱清表示,文史工作者或團體很重要,經由文史工作者介紹或闡述鄉土民俗背後故事及意義,透過教育系統傳承,是很不錯的發展方向,未來他會將蒐集的「牽水(車藏)」資料對照日本災難撰寫研究報告。

參與座談會自稱台灣文史工人的蔡宏明表示,台日學者與地方鄉親交流座談「牽水(車藏)」的歷史記憶,將促進文史工作者或團體投入鄉土民俗的傳承,以放水燈為例,它與東方佛教文化有關,雖然台日國情不同,但也有相通之處,值得交流。

口湖牽水(車藏)在紀念清朝道光 25 年(西元 1845 年)農曆 6 月 6 日及 7 日雲林西南角的口湖、四湖地區大水災,造成上萬先民罹難。後人為超渡水難亡魂,在路旁及廣場放置水(車藏)、放水燈牽引,並挑飯擔祭祖靈。

(中央社)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