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公衛學院學者林先和與疾管署成員近日針對國內台灣本土確診個案接觸者疫調資料進行分析,發現 COVID-19 武漢肺炎在症狀出現初期甚至還沒有症狀出現前,傳播力最高,該論文已投稿國際期刊等待審查中。根據分析結果,台大公衛專家建議指揮中心,相關近距離接觸者調查應從指標個案症狀日出現之前往前推 2 至 4 天,並採取更具約束力的社交距離接觸,以防堵疫情進一步爆發。
台大公衛學院主任林先和近日與同仁吳大洲及疾管署成員組成團隊,針對 1 月 15 日至 2 月 26 日期間,國內 COVID-19 武漢肺炎本土新確診個案及疫調所發現確診個案之近距離接觸者資料,進行追蹤分析,發現 1,043 位接觸者中,其中 12 位進一步檢驗確診,當中包含 3 位無症狀感染者,臨床發病率為 0.9%;接觸者中,家戶人員被感染發病率機率最高,年齡分佈也以年長者發病率風險最高。
調查也發現,在指標個案出現之後,3 天內的近距離接觸者,發病率越高,當中也包含無症狀確診者,隨著時間拉長,發病率相對降低,顯示 COVID-19 症狀出現時甚至還沒有症狀之前,已經具有傳染力。這樣的調查發現與過去流行病毒學的研究一致,也證實了先前日本和中國學者認為 COVID-19 無症狀確診者具有傳播力的推論。林先和:『(原音)對於 COVID-19 來講,它的時間趨勢,剛好跟 SARS 是相反 ,反而是傳播力最早出現是在他的症狀出現的當時, 甚至有可能在前期,症狀出現之前,所以這意思說,不能單純就是複製當年 SARS 這樣的症狀篩檢經驗,就有可能去效把新冠肺炎壓制下來,我們可能需要更廣泛的防治手段。』
由於 COVID-19 早期症狀大多輕微或不明顯,且有可能在症狀出現前就有傳播力,林先和建議指揮中心應審慎考慮近距離接觸者的調查,應從指標個案症狀日出現之前往前推 2 至 4 天,而非只聚焦有發燒感冒症狀者,才能避免防疫漏洞。
隨著全球疫情升溫,林先和也建議民眾應考慮近距離接觸時,尤其室內,應戴口罩。政府也應該採取更具約束力規範社交距離,以壓制疫情進一步爆發。
另外,台大公衛學院主任陳秀熙指出,現在已經有越來越多快篩試劑出現,未來指揮中心也應思考評估境外全面篩檢,以及在社區設置「疫病特區監測站」進行快篩的可能性,讓台灣防疫工作更確實。
(新聞資料來源:中央廣播電台)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