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人類大歷史》作者哈拉瑞:勿等學校知識過時,應培養韌性和EQ

《人類大歷史》作者哈拉瑞。 圖片來源:截自天下文化 YouTube

尤瓦爾・諾瓦・哈拉瑞是全球暢銷書《人類大歷史》及《人類大命運》作者。他於 2002 年取得牛津大學博士學位,現為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歷史學系講師。哈拉瑞在 2009 年及 2012 年兩度獲頒波隆斯基創意獎,他曾發表多篇學術文章,並因為〈扶手椅,咖啡,與權威〉(Armchairs, Coffee, and Authority: Eye-witnesses and FleshwitnessesSpeak About War,1100–2000)一文得到榮譽軍事歷史學會的蒙卡多獎。哈拉瑞目前研究聚焦在大歷史問題:歷史和生物學的關聯?智人和其他動物的最大差別?歷史是否有正義?歷史是否有軌跡?隨著歷史真相揭露,人們有因此變快樂嗎?

《人類大歷史》作者尤瓦爾・諾瓦・哈拉瑞。
圖片來源:維基共享資源

對即將進入社會、聰明有抱負的大學生,有什麼建議?可以不聽哪種建議?

沒有人知道 2040 年的世界和就業市場會變成什麼樣子,所以也沒有人知道應該怎麼教年輕人。我們在學校學的東西,到 40 歲時可能早就已經不適用。那你應該專注在什麼事情上呢?我的建議是專注在培養韌性和情緒智商。

傳統上,人的一生分成兩個階段:學習時期和就業時期。在第一階段,我們定位自己的角色、學習個人和專業技能;第二階段,我們透過自己的角色和技能探索世界、賺取薪酬,並貢獻社會。到 2040 年,這樣的傳統模式不再夠用,唯有終生學習、不斷更新自己,才能存活。2040 年,世界會變得很不一樣,會變得極端忙碌,改變的速度會不斷加快,因此我們都必須持續學習、更新,即使到了 60 歲也一樣。

圖片來源:中央社

不過,改變通常伴隨著壓力,而人們過了某個年紀後通常會不喜歡改變。16 歲時,我們的生活就是不斷的改變,不管我們喜不喜歡,身體在變化,思想在改變,人際關係在改變,我們忙著發現自己。40 歲的時候,我們開始不希望改變,想追求穩定的生活,但 21 世紀的社會不容許這種奢侈。想要維持穩定的身分、工作或世界觀,只會被時代淘汰,眼睜睜看著時代繼續邁步向前。要在這場暴風雨中前行,我們需要韌性和情緒的平衡,才能抵抗巨大的壓力。問題是,情緒智商和韌性很難透過教學傳授,不是讀一本書或聽一堂課就能學會。現行的教育模式是 19 世紀工業革命時建立的,早已不敷使用,但我們尚未想出更好的替代方案。

所以,我會建議別太聽大人說的話,以前聽長輩的話可能是張安全牌,因為他們很了解社會,社會改變的速度也很緩慢。但 21 世紀完全不一樣,大人學的經濟學、政治學或人際關係概念可能早已過時。同樣地,別過度依賴科技,科技應當服務人類,人類不該成為科技的僕人。如果不小心,就會變成科技發號施令,讓人們成為其發展進步的勞役。

圖片來源:Pixabay / 作者:RonaldPlett

我們別無選擇,只能試著更加了解自己,明白自己究竟是誰、想要什麼。了解自己的確是老生常談,但在21世紀的現在非常重要,因為競爭非常激烈。Google、Facebook、亞馬遜和政府機關透過大數據和機器學習,能知道你愈來愈多事情。這不是一個電腦駭客的年代,是人類駭客的年代。一旦企業和政府比你還了解你自己,就可能在你不知情下操控你。要在社會上生存下去,就要動得比 Google 還快。祝各位好運!

過去五年,有什麼事不再難以拒絕?

我變得比較懂得拒絕邀約,這是出於生存,因為我每週都會收到十幾份邀約。坦白說,我覺得我還是不太會拒絕,拒絕別人會讓我很難受,所以我交給別人,也就是我先生,他不只比我更懂生意,也更懂如何拒絕別人,幫我推掉大部分的邀約。後來我們也聘請一位助理,他每天好幾個小時的工作就是拒絕別人。

《人類大歷史》作者尤瓦爾・諾瓦・哈拉瑞。
圖片來源:截自天下文化 YouTube

最成功或最值得的投資?

參加十天的觀修冥想營(www.dhamma.org)。我十幾歲跟後來當學生時,煩惱非常多,總是靜不下來。世界充滿各種我不理解、不合理的事物,我對人生的問題也得不到解答。我最不理解的就是世界各處還有我的人生中,為什麼有這麼多苦難,我們可以如何解決。旁人或書本告訴我的,只是一些美好的神話:神祇與天堂之類的宗教神話、國族主義者對祖國的熱愛和歷史任務的神話、愛與冒險的浪漫主義神話、資本主義者追求經濟成長的神話
,消費會使我快樂等等。我知道這些東西是不真實的,但我不知道如何追求到真理。

我在牛津讀博士時,有位朋友一直和我推薦觀修冥想活動,一開始我只覺得是某種新的噱頭,而且我對於再聽一個神話實在沒有興趣,就拒絕他的邀約。朋友繼續充滿耐心地推薦一年後,我終於願意參加。在這之前,我對冥想所知甚少,認為背後理論應該很玄,後來了解到原來冥想如此實用時,真的很驚訝。那堂課的老師叫葛印卡(S. N.Goenka),他告訴在場的學生盤腿而坐、閉上雙眼,將注意力集中在氣息進出鼻腔之間。「什麼都別做
」,他說,「不要控制呼吸,也不要用任何特別的方式去呼吸,不論是什麼,只要觀察、感受當下這一刻。準備吸氣,感覺它,現在吸氣;準備吐氣,感覺它,現在吐氣。注意力發散、意識開始神遊之後,穿梭在記憶和想像之間,你會感覺到注意力已經從呼吸移開了。」這是我聽過最重要的事情。

圖片來源:Pixabay / 作者:cheifyc

透過觀察自己的呼吸,我學到的第一件事,就是儘管讀了這麼多書、修了這麼多課,我對自己的意識幾乎一無所知,也沒有辦法控制意識。不管怎麼努力,注意鼻息間的吸吐不超過十秒,我的意識就開始神遊!多年來我自信是自己人生的主宰者、是個人品牌的執行長,但幾小時的冥想足以讓我了解對自己的控制其實趨近於零。我也不是自己的執行長,充其量不過是個守門人。我被指派在門口看著自己的身體、鼻腔,然後觀察進出鼻腔的東西
。幾秒鐘過後,我的注意力開始渙散,手邊的工作也丟下了。這種體驗真的令我大開眼界,也使我更加謙卑。

隨著課程進展,老師告訴我們不只要注意呼吸,也要注意身體的感受:熱、壓力、疼痛等等。觀修冥想的核心概念就是意識的流動和身體的感受息息相關。

我和世界之間,其實還隔著身體的感受,我不曾實際對外在世界做出反應,而是對身體的感受做出反應。感受不愉快,我的反應是厭惡;感受是愉快的,我的反應是渴求更多。

我們可能會認為自己是因為他人做了什麼而反應,或是受到童年記憶、全球金融危機等等影響,但其實我們是對肩膀上感到的緊張,或是胃部一陣痙攣做出反應。

想知道生氣究竟是什麼嗎?那就觀察你生氣時,身體裡升起、流竄而過的感受吧。參加冥想活動的時候我 24歲,可能已經生氣過上萬次,但我從來沒有觀察過生氣應該是什麼樣的感覺。生氣時,我只會注意到令我生氣的人事物,可能是別人做的某件事、說了某句話,但從來不會去注意生氣的本質。

圖片來源:Pixabay / 作者:lograstudio

透過這十天觀察自己的感受,我學到關於自己和人類的知識,遠比活過一輩子學到的多。

我不用接受任何故事、理論或神話,只需要觀察現實。最重要的是,我了解痛苦的根源,其實來自自己的思維。當我渴求某件事情,卻求之不得的時候,我的意識會用沮喪、挫折回應。苦難、挫折不是世界的樣子,而是我個人意識中的心理反應。2000 年第一次參加課程後,我開始每天 2 小時的觀修練習,每年也花 1 至 2 個月參加冥想營。不是要逃離現實,而是要感受現實。透過每天至少 2 小時的冥想,我能觀察到現實世界的面貌,另外的 22 個小時我可能是被電子郵件、Twitter,或是可愛貓咪影片淹沒。沒有這個練習帶來的專注和清楚的思緒,我不可能寫出《人類大歷史》和《人類大命運》。

本文摘自《人生給的答案I + 人生給的答案II 套書:你的掙扎,他們都經歷過,世界最強當你最堅強的後盾》一書。

[taronews-styles book_title=”人生給的答案I + 人生給的答案II 套書:你的掙扎,他們都經歷過,世界最強當你最堅強的後盾” book_author=”Timothy Ferriss” book_translator=”金瑄桓” book_publisher=”天下雜誌 ” book_publish_date=”2020/02/04″ book_cover=”https://cdn.taronews.tw/files/2020/02/2020-02-033.33.31.png” book_link=”https://www.books.com.tw/exep/assp.php/taronews/products/0010847153?utm_source=taronews&utm_medium=ap-books&utm_content=recommend&utm_campaign=ap-202002″ book_link_text=”博客來購書” ext_link_1=”https://www.taaze.tw/apredir.html?155785702/https://www.taaze.tw/goods/11100898378.html?” ext_link_text_1=”讀冊生活購書” style=”book”][/taronews-styles]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