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族群和首投族的選票向來是兵家必爭,學者分析,年輕人習慣 3 C產品,易受社群網路和同溫層影響,因多數人在外地求學和工作,在沒有不在籍投票設計下,投票率難以預估。
台灣大學政治系教授王業立表示,一般來說在太陽花學運之後,年輕族群政治參與轉趨熱衷,但有沒有明顯反映在投票率上,目前中央選舉委員會都沒有公布詳細統計數據,學界也缺乏深入的研究。
王業立告訴中央社記者,台灣至今沒有「不在籍投票」的設計,離鄉背井的年輕人是否有足夠的動力返鄉、投票意願有沒有提升,目前還看不出來。
王業立指出,這一兩年較大的變化是,過去年輕人高比例支持台北市長柯文哲,也是柯文哲打贏選戰的關鍵。但從「兩岸一家親」事件之後,柯文哲的支持率呈現急速下滑。
分析 2020 大選,王業立認為民主進步黨總統候選人蔡英文在年輕人的支持度,顯然高於其他陣營,主要得益於「辣台妹」的形象塑造,以及香港「反送中」抗爭的助攻。
然而,王業立認為,蔡英文的高支持度不一定能反映到民進黨的政黨票(不分區立委)和區域立委選票上。年輕人支持民進黨的程度,沒有像支持蔡英文那樣「一面倒」,很可能採取「分裂投票」的方式,立委支持小黨或其他陣營參選人。
台灣教授協會會長、前台北商業大學校長賴振昌表示,以前關心政治的管道不外乎電視、報章,但如今網路和資訊科技發達,年輕人輕而易舉就可接觸到各種資訊。但也因資訊爆炸,年輕人習於使用社群軟體,也影響到他們的投票行為,各陣營要爭取年輕選票,一定要懂得使用他們的語言,並能夠接觸到他們的同溫層。
賴振昌也指出,年輕人易受同儕影響,現在選舉要動員到年輕人,一定要發掘和設計出一些與年輕人相關的議題,不能刻意忽視。
台灣少年權益與福利促進聯盟(台少盟)秘書長葉大華表示,中選會一直不願公布首投族和年輕族群的投票數據,但聽說近年是有提高一些。青年關注的議題包括居住正義、學用落差、教育資源配置、勞動條件、就業機會、假新聞防制等,當然也包括中國議題,政黨如果要爭取年輕人的選票,應在上述議題多所著墨。
台少盟近年積極推動投票年齡下修,鼓勵年輕世代參與政治。葉大華說,他們在宣導時都會著重一個重點,民主政治必須選出一個能受監督的政治人物,不能到了選舉才來要選票,平時就像個自走炮、不管任何人。
葉大華建議,要多多宣揚「為下一代投票」的觀念,不能只為了自己世代的利益,要更著眼於未來。
婦女新知基金會資深研究員曾昭媛指出,青年世代最關注性別平等、居住正義、低薪等議題,然而觀察目前各政黨提出的不分區立委名單,大都缺乏具備上述專業或經驗的公民團體代表,可能影響青年投票意願。
曾昭媛表示,政黨提出的青年參選人,不是真的對兒少、青年議題有長期關注和參與。政黨如果真心關心青年選票,應提出更周延、全面的政見,讓年輕人能判斷。
她說,即便不分區有一兩名人選「亮點」,但也不見得在安全名單中,恐怕還是陪榜的多。就算真的如願進入國會,恐怕也是「孤鳥立委」,提案難以獲得奧援。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