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部能源局預定最快 11 月底預告明年度再生能源躉購費率草案,並在 12 月底正式公告,隨著公私部門日漸看中綠能發展,業者多期盼在相關新技術應用上可獲更多加成費率。
能源局每年底召開審定會討論下年度再生能源躉購費率,為避免像去年預告期初成本遭業者反應與實務差距大的情況再次發生,今年開始在審定會召開前先與業者及相關單位座談,蒐集相關資料後擬定草案,並在正式預告前再次舉辦說明會,進一步蒐集業者意見。
能源局組長陳崇憲對記者表示,彙整說明會意見後,最快在 11 月底或 12 月初預告,並循往例召開聽證會,聽證會結束後由審定會進行最後審定,目標在 12 月底前正式公告明年度躉購費率。
在 1 日召開的說明會中,業者不約而同提出希望就新技術發展或技術升級,提供加成費率或至少維持今年費率等較大誘因,例如政府也在推動的營農型與漁電共生的太陽光電場,在技術、土地、沿海防鏽等成本都比一般光電場成本高,希望能比照高效能模組提供費率獎勵,或是獨立類別計算。業者也提到,目前評估魚塭裝設太陽光電至少有 10 GW 裝置容量潛力,成本是最大問題。
風電商則認為,大型陸域風電的年售電量參數被提高至每瓩裝置容量每年發電 2500 度,希望業者升級設備、技術,但期初設置成本卻調降,根本不符合投資新技術時所需的實際成本狀況。
對此,能源局回應,營農型與漁電共生太陽光電場成本範圍的確相對不明確,追日型太陽能板等個別技術成本也缺乏資訊,希望業者能提供更詳細成本資訊。此外,能源局指出,新技術雖然可能需要投入更多成本,但發電效率理應也會增加,必須列入費率訂定考量因素。
業者也提出,此次屋頂型太陽光電期初成本降幅偏高,但公有屋頂防水要求長達 20 年、民間多也跟進,因此建置成本實際上不減反增,希望就此進一步檢討,在推廣屋頂型太陽光電、尤其是小屋頂的部分能提供更多誘因,鼓勵公民參與。
還有業者反映,台北市高樓多,提高建置難度與成本,加上各縣市建築法規不同,台北市規定可能造成防水效果不佳,且北市府今年編列補助款僅 250 萬元,連補助一案都不夠,造成業者投入意願不高。
能源局承諾,會與相關單位協調,研議是否可能讓全國相關建築法規一致,並進一步了解各縣市補助款規劃狀況;至於樓層高低對建置成本影響,則希望業者多提供一些實際成本資訊。
值得注意的是,對於新技術或是較新型態的再生能源場域開發,業者多希望政府提供較優惠費率支持,但在缺乏前例資料狀況下,使用近 3 年相近類別成本資料卻容易與未來狀況脫鉤,造成兩難局面。能源局副局長李君禮表示,政府理應獎勵新興技術,但該技術是否有開發價值、或是成熟穩定到足以納入推廣對象,也必須進一步評估。
今年第一期屋頂型太陽光電費率依裝置容量為每度 4.2313 至 5.7983 元, 500 瓩以上有併聯電業特高壓供電線路者 4.6902 元;陸域風力每度為 2.5124 至 7.8759 元,離岸風力則為 5.516 元。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