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新研究顯示,到了 2030 年,機器人預計將取代全球約 2000 萬份製造業職缺,儘管這種情況能提高整體經濟產出,但將加深社會不平等惡化的趨勢。
這項今天公布的預測突顯出,儘管自動化和機器人能提供經濟效益,但人們愈來愈擔心這會不成比例地扼殺低技術工作,加劇社會和經濟壓力。
英國研究和諮詢機構牛津經濟(Oxford Economics)表示,機器人的崛起取代人類就業機會,這個情況在全球各地或國家內將會不均勻分布。
研究指出,由於機器人電腦視覺技術、語音辨識和機器學習的進步,已取代數百萬份製造業職缺且現在正在增加服務範圍。
這項研究得出結論,即使在同一個國家,低技術工作地區的失業率將是高技術工作地區的兩倍。
目前外界激烈討論自動駕駛汽車和卡車、機器人食物製備、自動化工廠和倉庫營運等技術的興起以及其對就業的影響。
許多分析家指出,自動化通常會帶來更多就業機會,而非減少;但近年來這種趨勢導致技術落差,使得許多工人失業。
根據這份最新研究報告,當今「自動化」浪潮最後可能會提高生產力和促進經濟成長,創造的新職缺數量大約和取代的一樣多。
研究人員估計,2030 年若全球機器人數量增加 30 %,全球 GDP 將因生產力提升而增加 5 兆美元。
研究作者寫道:「我們發現需要重複性的工作受影響最大,在倉庫工作的人面臨迫在眉睫的危險。」
研究並指出,「機器人將逐步擴大至零售、醫療保健、飯店和運輸等領域,同時還有營建業和農業」。
研究表示,這些影響依照每個國家和區域將不均勻分布。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