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手繪傳統電影看板 謝森山與電影相依逾半世紀

圖片來源:文化總會 提供

(芋傳媒記者胡家銘報導)手繪電影海報,為每部台灣早期的每部電影疊上令人耳目一新的深刻色彩,曾經是四、五年級生共同的時代記憶。因此,文化總會為尋找台灣百工匠人、型塑台灣的精神底蘊,特別製作的《匠人魂》系列影片,配合第五十五屆金馬獎到來,這次聚焦於早年致力為台灣電影宣傳,如今卻已碩果僅存的手繪電影看板畫師,拍攝《匠人魂—看板畫師篇》,引領你我走入台灣電影的黃金歲月。

台灣自日本時代以來,便處處可見手繪電影海報的身影,延續到戰後,隨著經濟起飛,休閒娛樂開始發展,電影產業也走向巔峰,手繪電影看板更紅極一時。然而,攝影、印刷技術的普及,物美價廉的印刷海報蠶食鯨吞了手繪電影看板的市場。目前台灣僅剩屈指可數的零星戲院仍堅持使用傳統手繪看板,這也才有機會讓謝森山師傅精湛的手繪電影海報,得以持續出現在桃園中壢的市井街坊。

圖片來源:文化總會 提供

謝森山 1946 年出生於台中,是家中長子,年幼時常經過俗稱桃園大廟的桃園景福宮,當時周邊戲院林立,堪稱小西門町,每當看著戲院在掛畫版、招牌時,謝森山總想「假如這些看板是我畫的那多好!」從那時起,謝森山堅定志向。而為了紓解家中的經濟困境、追求夢想,他 15 歲就進入東方廣告社做手繪電影看板學徒,人生自此邁向長達 60 年的電影看板繪師之路。

謝森山師傅回想當年在廣告社當學徒的日子,不供伙食住宿、不支薪、老師傅不會主動教,這樣艱難的環境,全得憑靠個人意志和眼力,跟在師傅左右自學;同時也經常觀察師兄的習作,細心筆記下師傅的用色搭配,等下班收工具的時候,就把當天老師傅配的顏色一筆一筆畫在筆記本中,時常學到半夜回家才騎著腳踏車回家。

那個年代馬路上人煙稀少,不似現在熱鬧,就連大馬路上也鮮少有路燈。謝森山永遠都記得那些寒風細雨的夜晚,小路邊的竹林裡有風呼嘯而過,陰綿綿的毛毛雨淋灑著他,一個十五歲的少年謝師傅邊騎邊怕,森幽的竹林小徑裡,好像有鬼在後面追他一樣。好不容易騎到家門口,急急忙忙關上門後,謝師傅就偷偷哭出來了!青少年時期的謝師傅,有好多個夜晚是這樣度過的,雖然也曾想著乾脆放棄不學了,不過一想到曾和父親約定好要成為電影看板畫師,縱然學習的過程再辛苦,夜裡的竹林小路再黑暗。謝森山說,通常都要「三年四個月」才能夠出師。但他日夜苦練繪製技巧,逐漸掌握各種顏色的調和,僅僅兩年,僅 17 歲便已學成,還可自行排版做畫。

謝森山。
圖片來源:文化總會 提供

為了觀摩別人繪製的電影看板,謝森山師傅曾和師兄下班後從桃園騎著腳踏車到西門町,在三更半夜時自備手電筒,照著諾大的電影看板觀察別人的用色與筆觸。若是大樓上的海報掛得太高,看不清楚畫,師傅就和師兄一起觀察鑲在電影院走廊上的相框畫報,臨帖字體、紀錄海報配色,想盡辦法記錄下眼前所看到的電影海報。

他也曾放下高薪的畫師薪水,短暫到西門町學習電影看板繪製不同的表現風格,和十幾個同事一起吃大鍋飯,每天沒日沒夜的畫著,只為了能以更細膩的筆觸,繪出電影人物的立體神韻及氣勢磅礡的場景。直到 20 歲退伍後,謝森山便到桃園中壢自行開業,全盛時期一口氣接下七間戲院首映電影看板,極盛之時,還曾經「二十四小時畫不停」,彼時盛況持續了十多年之久。

1960 到 1980 年代,是台灣戲院與電影最美好的光景,謝森山同時與七家戲院配合,不眠不休的在接案,畫的不僅是首輪戲院看板,更是巨幅海報,可從二樓掛到四、五樓。謝森山表示,早年一部電影看板面積非常大,是由一塊塊 180 平方公分的看板組合而成,最大會出到 20 片。要手繪電影看板,首先要在 180 平方公分的看板上打格子、畫鉛筆輪廓、上底色,再依圖檔等比例縮放,將圖像繪出,組成一部電影的看板。

圖片來源:文化總會 提供

僅需使用白、黃、紅、藍、黑五種顏色水泥漆,謝森山師傅就可調出各種色彩,利用光影折射效果,明確掌握劇中人物眼神和神韻,讓每個人物躍然於紙,栩栩如生。

1986 年開始,電腦輸出技術逐漸取代手繪電影看板,再加上台灣電影產業式微,電影院轉向影城模式經營,面對本土戲院的接連歇業,老一代老師傅退休、同行紛紛轉行離去,只剩下謝森山堅持手繪,用筆下一幅幅生動畫作,「手」護傳統文化,而目前,也僅剩桃園中源戲院仍懸掛謝師父手繪看板。

謝森山師傅說:「現在這個工作已經沒有,他們要來學,我也鼓勵他不要學。因為你學成以後,沒有工作可以做,沒有戲院可以畫。」但他不悔踏入這一行,這半個世紀以來,電影手繪看板讓謝師傅有了一技之長,有了安頓好家庭的經濟能力,有了成就感和滿足感。

圖片來源:文化總會 提供

這六十年來,他未曾感到倦怠過,因為電影彩繪是他畢生的興趣,即使面對本土戲院的接連歇業,老一代老師傅退休、同行紛紛轉行離去,只剩下謝森山堅持手繪。謝森山說:「這一畫,就是六十年,從來沒有想過,當時我們那夥師兄弟,現在只剩下我在畫。但這是我的興趣,只要我體力還可以,能畫多久就繼續畫多久,把這個技術傳承下去。

73 歲的電影看板畫師謝森山,一路堅持手繪電影看板近一甲子,儘管經歷了數位輸出海報取代傳統手繪看板的衝擊,目睹台灣電影產業的快速變遷與同行的紛紛離去,謝森山仍在時代的洪流中秉持「能畫就繼續畫下去」的匠人精神,與電影相依相存。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