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特王爆料多位網紅被收買,製作帶有特定政治立場的影片。出資人支付鈔票購買網紅的流量,利用他們的言論操作政治風向。
大眾傳播媒體興起之後,言論、流量、與鈔票三者就有密不可分的關係。報紙的言論受到讀者肯定,發行量就大,收取的廣告費也越可觀。
網路平台興起後,網紅成為所謂的「自媒體」,動輒有數萬或數十萬的追蹤者,貼文的觸及率甚至高過許多傳統媒體的新聞。腦筋動得快的網紅開始尋求各種方法,將流量轉換為鈔票,包括商品代言、網路團購、活動配合、粉絲抖內、甚至直接收錢。網紅用流量換鈔票的手法,商品代言與網路團購最沒有爭議。只要沒涉及詐騙,這些商業行為公開透明,而且一方願打、一方願挨。
較有爭議性的手法是活動配合,特別是帶有政治色彩的活動,例如候選人接受網紅訪問。爭議的焦點在收費未揭露,讓觀眾誤以為這是網紅的節目,其實是受訪者的廣告。
粉絲抖內的主要爭議在金流不明,但有引導言論的效果。若某個網紅的言論符合特定組織的立場,這個組織可透過殭屍帳號大量抖內,引導該網紅發表更多類似的言論。
爭議最大的是有人直接付錢收買網紅的言論。爭議之一就是黑箱:網紅餵養追蹤者特定政治立場的言論,卻未揭露背後有人付錢。
爭議之二就是言論挾持:有些出資者的身份見不得人,一旦曝光會嚴重打擊網紅的公信力。只要網紅收了一次錢,出資者就可威脅曝光,挾持後續的言論。
傳統媒體的經營分成兩大系統:編採與業務。這樣的分工可避免媒體的言論被廣告主收買。此外,傳統媒體的組織龐大,言論收買很容易被爆料。
自媒體不僅沒有類似的分工,而且編採與業務都是同一人。網紅一手撰文,一手收錢,不怕員工爆料言論被收買。
波特王爆料的網紅拿錢辦事,可信度相當高。我就知道有直播主佯裝自走砲,長期散播疑美論,背後竟然有海外的中國人付錢。
如何確保「言論、流量、鈔票」的網紅文化不會損及公共利益,這是所有民主國家面對的挑戰!
原文出自翁達瑞臉書,芋傳媒經授權轉載。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