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蕪菁雜誌專欄》再談蔡英文的懷柔政策,為什麼對台灣如此重要

圖片來源:中央社

台灣的半導體業,一開始就是美國的秩序輸出,而美國挑選的代理人就是國民黨黨國。這是很典型的美國扶植東亞小國的秩序輸出模式。從雨傘代工,到電子代工,到高專精的半導體代工,背後的根源,其實都是這個秩序輸出的洪流。

張忠謀雖然生長背景與行為模式都是美國人,但黨國遺緒仍然深埋在他的家族背景裡面,而且他的背景比郝龍斌、韓國瑜什麼的都突出。

張忠謀的家世是寧波人,祖父張蓴馥是寧波四明銀行行長(『四明』是寧波的古稱,四明銀行是戰前上海金融圈的重要成員,所謂『小四行』之一),父親是寧波鄞縣財政處長。

如果熟悉民國史的人,應該有一個常識就是,蔣介石的人際信任圈裡面,最核心有兩種人:「浙江(尤其是寧波)同鄉」與「江浙財閥」。蔣介石在國民黨內的崛起史,其實背後就是一部江浙財閥的贊助史。

張忠謀的父祖剛好兩者皆中。張蓴馥與蔣介石是有私交的;而如果張蔚觀跟著蔣介石來台灣,資歷比嚴家淦、俞國華淺些,但循資排輩,混上一個省政府的廳長是八九不離十。

只是寧波張家沒有選擇來台灣,而是繞道香港去了美國。人離鄉賤,張蔚觀在美國的發展並不順遂,但他把「成為世界秩序高點的原生成員」的福氣,留給了下一代的張忠謀。

當然張忠謀本身的專業背景,與在德儀製程部門的江湖地位夠硬;在半導體業草創期的台灣,基本上也是無人能出其右。但能夠打通獲政府資助、返台創業的最後一哩路,那個「信任度」,其家世背景仍是個關鍵因素。

張忠謀是集實力與祖蔭於一身的風雲兒。

但是人的價值觀也是從生長背景一路累積來的。在政治思路上,張忠謀的主要成份仍然「美國透過國民黨黨國代理、建設東亞反共島鏈」的那一套,其次是「中華民族的苦難史與自強復興」的那一套。

如果去看李登輝時期 1998 年,張忠謀親筆的一篇《走過少年烽火路》的文章,就不難看出他對民初大時代與家族史的糾葛,是有著深厚的情感。

而現在這套「台灣建國、躋身全球地緣政治熱點、半導體是根留台灣的護國神山」的顯學,我相信連張忠謀自己,可能都是很晚才啟蒙的。

尤其歐巴馬/馬英九時代,是一個全球化鼎盛,西方人在中國賺大錢的時期,而台灣的代工業,作為西方陣營默許的對中窗口,也是賺得盆滿缽滿。你怎能叫台灣這些慣於做中國生意企業領袖們,不對中國抱持著(至少是審慎樂觀的)正面看法呢?

然後,以 2016 為節點,全球趨勢急轉直下,「全球化體系」開始失靈,而「站隊學」成為顯學。慣於在全球化體系中隨波逐流、乘風破浪、悶聲發大財的台灣企業領袖們,也不得不重新調整自己的思維、面對這個猛然來襲的轉型困境。

這是全球,尤其是兩岸台商的共同轉型困境。而張忠謀正是處在這個困境的風口浪尖。

又例如說蔡明介,又例如說新上任的經濟部長、稍早是崇越科技董座的郭智輝,其實也是這個轉型困境的局中人。

我們不能一股腦地責怪張忠謀、蔡明介和郭智輝。但 2016 的歷史脈絡與政治現實就是,台灣的政經軍各領域,還有很大一部份,是掌握在這類模稜兩可,或是說,時勢所迫、不得不模稜兩可的人的手上。

這類人並不認為自己是台灣本土政權的敵人,某種程度上也接受了「中華民國在台灣」的客觀現實。但對他們來說,本土政權,尤其是執政的民進黨,是「外人」,帶著懷疑的眼光去看待-至少一開始是如此。

而蔡英文最成功的地方,就是取得了這些在專業上舉足輕重,但是在政治上沉默猶疑的人的信任。說服他們加入建設台灣、充實台灣國力的隊伍當中。

我們常講「站隊學」。但「站隊學」不是只有劃清界線;把游離的資源引導、拉攏過來我方,同樣重要。

這是一件艱難而必需的建國工作。而蔡英文以無比的耐心、柔軟的身段與堅定的戰略指導方針,下足了水磨功夫,做到了這一點。

而這件事情,是傳統的民進黨人所無法做到的。這不是道德指責,而是人各有其擅長的事情與歷史任務,勉強不來的。

只有蔡英文這種「非傳統民進黨人」,同時又有深厚的黨國技術官僚歷練,才能一邊堅持建國的戰略方針,一邊引導那些猶疑不定的社會菁英歸隊。

這些人的歸隊,意味著台灣國力的充實;沒有國力的充實,接下來要面對全球「站隊學」挑戰愈來愈苛烈的時代,台灣是沒有籌碼、沒有底氣去挺直腰桿的。

非主流歷史學家對於蔡英文有著極高的評價,以「國士」來形容之。但他也很明確地指出了,時代的快速變遷與危機的快速到來,不容許台灣繼續這樣慢工出細活下去。

「蔡英文這個人適合於做的是什麼呢?她適合於慢工出細活,沉著冷靜地做開拓印太地區、穩定印太地區的戰略。她適合於培養一個綠色中產階級,然後在印太經濟大開發當中,用這個綠色中產階級在二、三十年的時間內取代過去的藍色中產階級,使臺灣軍隊的技術官員和軍官團在一代人的時間內漸漸換一批。但是這個戰略是需要很長時間的。她現在開始執行,其實只是剛剛開始。只是稍微有一點點頭緒,危機就要爆發了。」

但無論如何,蔡英文做到了「整理頭緒」這件事。光是做到這一點,就已經足以讓蔡英文留名青史。

接下來的工作,不是去否定蔡英文的貢獻,而是在她構築的基礎、打理出來的頭緒之上,站穩腳跟,面對接下來的狂風暴雨。

謝謝妳,蔡英文總統。期許你,賴清德總統。

圖片來源:中央社

原文出自蕪菁雜誌臉書,芋傳媒經授權轉載。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