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民主韌性是什麼?

圖片來源:取自 壯闊台灣 吳怡農 臉書
這幾天,許多人在討論政治人物的名牌服飾與財產申報。
這個「八卦」能引起這麼多共鳴,恐怕是因為,這似乎證實了很多人對於政治的揣測:檯面下總有看不見的金流,財產申報之外總有忘記申報的東西。
乍看之下,這僅涉及個別政治人物的行為,但實際上,我們必須正視整個政治制度的誠信問題。
我上週在澳洲雪梨、坎培拉和布里斯本的行程,除了消防救災、緊急應變的主題交流,也拜訪「澳洲選舉委員會」(Australian Electoral Commission, AEC) 和眾議員諾伊曼 (Shayne Neumann),討論「民主韌性」的澳洲經驗。
民主韌性是什麼?為什麼重要?如何強化?都是值得深入討論的題目。
澳洲人引以為傲的民主制度,如同台灣和所有的民主國家,持續受到挑戰:境外勢力的干擾、國內政治結構的「極化勢力」、社會大眾對於政治工作者的信任程度。在這個背景下,我跟澳洲朋友一同討論保護民主的作法,包含更透明的機制、更完善的政治當責,和更公平的政治。
跟你分享幾個澳洲的經驗:
第一,澳洲國會正在討論降低聯邦選舉匿名捐款的上限,從現有的澳幣 $16,300 到 $1,000(約台幣兩萬元),減少匿名金流的運作空間。如此一來,選民對於政黨和候選人背後的支持結構,可以有更仔細的檢視。
其次,回應政治當責的議題,澳洲政府 2022 年成立「國家廉政公署」(National Anti-Corruption Commission),專責調查公部門內部嚴重的、系統性的貪腐指控。調查案可以追溯到公署成立之前。
第三,為了要讓政治更公平 (level the playing field),澳洲的政黨也在討論是否該限制企業捐款,讓其金額上限與個人捐款一致,降低大金主與企業家對政治的過度影響,也讓素人候選人更有機會。
大家或許還聽過其他國家的做法,例如日本對於競選活動的規範,包括宣講的時間與地點、禁止廣告看板並訂定允許張貼文宣的位置、政治獻金的收入支出限制;以及澳洲的地方選舉,也有花費上限的規定。這些都是為了讓選舉更公平。
澳洲的其中一個政黨甚至在還沒修法前,就主動揭露所有澳幣 $1,000 以上的捐款;更自願謝絕建商的企業捐款。
但不只這些。
我拜訪了澳洲選舉委員會。在他們指揮中心旁的會議室,我有機會認識 AEC 主委 Tom Rogers。他跟我談到「選務革新」(Revolution in Electoral Affairs) 的工作,以及建立專業團隊的重要性。
他們內部還成立「民主守護小組」(Defending Democracy Unit) ,可見他們認為選委會的任務,不只是舉辦選舉。
主委 Rogers 說:「我們做的每一件事,都會影響民眾如何看待整個選舉制度。」
澳洲選委會積極投入民眾溝通、社群媒體的經營,在 Twitter / X 即時回應網路上的質疑。在主流媒體部分,他們在 2022 選舉期間就接受超過 400 場的訪問,爭取溝通機會。AEC 也公佈「假訊息資料庫」( Disinformation Registry),確保選民有管道接受正確的選務資訊,同時也鼓勵媒體不要報導未經證實的謠言。
AEC 定期主持公部門跨部會會議,與國安與執法單位交換資訊,追蹤任何可能干擾選舉正常運作的因素,無論是天災或人為事件。
當然,AEC 的責任之一是確保所有澳洲選民都可以行使投票權,因此提前投票、通訊投票或在偏鄉設置投票站,也是他們的業務範圍。
根據 2023 年民調, AEC 受民眾信賴的程度,在眾多公部門單位裡排名第一;91% 的人對於 AEC 的服務表達滿意。
我想強調的是,澳洲的民主制度不只有強制投票 (compulsory voting),雖然這讓投票率長期超過九成;也不只有偏好(排名)投票 (preferential voting),儘管這讓政治的辯論趨近中間,並弱化政治人物提出極端立場的動機。最重要的原則是:有韌性的民主制度必須不斷地調整、持續地改善,才可能因應我們所在的環境與現代的挑戰。
如果台灣在意維護民主,我們的系統也需要更新;特別是許多現有的規範與習慣,恐怕還帶著民主轉型前的邏輯。
保護民主需要被認真看待,但台灣政治圈一直還沒有出現足夠嚴肅的相關討論。太多人假設是政治現況是無法改變的,儘管我們的民主是如此的年輕。
這是比單一政治人物的穿著打扮、財產申報更大條、更值得被延燒的事。

圖片來源:取自 壯闊台灣 吳怡農 臉書

原文出自壯闊台灣 吳怡農臉書,芋傳媒經授權轉載。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