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Claudius
鳳山舊客運站地下一樓的鳳山大書城,即將在 4/30 歇業。
鳳山大書城在 1980 年開幕,當時鳳山市區仍有 7、8 家實體書店,經過 44 年時光,僅存規模、地利上都有優勢的鳳山大書城一家*,如今也即將走入歷史。
書城的創立,遠早於「獨立書店」概念興起前,要說的話,他應該是一間規模較大的「社區書店」,或是浮誇一點說是「生活文化百貨公司」,以往小學、中學課程中需要的任何物品,甚至包含養蠶寶寶的桑葉,都可以在書店裡買到。
走下鳳山大書城的樓梯,一邊是圖書部;另一邊為稍大的禮品、文具、玩具部,更早期書店還設有唱片區、小型冷飲部。
隨著時代變遷,綜合專門文具店興起,憑藉連鎖與大量進貨優勢,壓低價格,因此文具的銷量變少了。
台灣音樂市場從 1998 年的 103 億,縮水到 2022 年的 26 億(已有回彈),但實體唱片市場僅剩 4 億,連專業唱片行都撐不下去,唱片部門自然收掉了。
實體書產值也不斷衰退,全國出版業產值從 1990 年代的 500~600 億,縮小到近年的 200 億,加上網路書店崛起,實體書銷量也大減。
文具、音樂、書籍⋯⋯不同領域的娛樂,剛好全部被一項「手機」取代。
然而,實體音樂與書籍,在 2000 晚期~2010 年代前中期的重挫後,近年跌幅趨於「穩定」。也就是唱片(黑膠、CD)與紙本書逐漸變成一種文化「收藏品」,具有額外附加意義(特別是唱片)。然而,銷售也轉由可以凸顯這些「附加價值」的通路進行,這和社區綜合書店的角色不太相同。
然而書城可貴是還有一群在地的老顧客,許多都已到第二、三代,還會帶著小孩前來。參考書、專門書籍變成銷售較穩定的部門。
不過,書城的張老闆與妻子年事已高,孩子不願承接,每月六位數的店租也不堪負荷,所以決定不再向高雄客運續租。
類似鳳山書城的綜合型社區書店過往很多,目前還遺留下來的如 1965 年開業的青年書局、1994 年開業的一新書局等,其生存時間都長於大部分的獨立書店甚至連鎖書店。
這些社區書店伴隨孩子成長,是街坊重要的地標,新一代的獨立書店要能長期存續,不只是文青氣氛,有時也需要建立起這樣的社區連結。
儘管經營方式確實會和過去不同,且我們還沒有看到多少成功的案例,但有家好書店的社區,絕對是宜居的社區。
*註:此處僅指「鳳山舊市區」,鳳山仍有衛武營誠品時間限定店,五甲雄大書局等書店。
原文出自高雄好過日臉書,芋傳媒經授權轉載。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