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張凱惠專欄》南投陶的遺產與挑戰:從窯場遺址到地方創生的文化連結

日治時期,日本政府展示重點產業「南投陶」的「物產陳列館」,今聚芳館,位於南投百年公園內(張凱惠提供)

2024 年 3 月 1 日爆出一則新聞:「南投窯舊址成為建案」 ,去年(2023)南藝大教書、善於藝術史、古物研究的盧泰康教授,他去年來到南投發現南投醫院旁仍存牛運堀的南投窯舊址,發現荷治時期製糖用的「糖漏」 、「圈座器」 ,還有南投窯廠大量窯業文物,如窯壁磚、青代陶盆、花器、閩南見口瓷器,及當時日本人瘋愛的南投陶水管、陶缸等,其為我們所不知的早已消失的南投糖廠(今南投縣府一代) 、南投糖業產業史等,但在盧泰康老師發現之後,他已通報南投縣文化局及文資現勘,但似乎沒看見相關的文資保護措施以及應對的政策。

對南投人來說,南投陶、南投窯場的佚失,實為對「百年南投陶」起源地的一場浩劫,因為我們可能將更難憶起南投的「南投陶」在 19、20 世紀時是多麼輝煌。

「南投陶」擁有的歷史從 1787 年(乾隆 52 年)開始有紀錄,始源自當時的「林爽文事件」,來台平亂的福康安帶了一群軍士(也包含了釀酒、製陶人士),後來廖姓製陶的民眾於竹山落腳,其族譜1中都還有記錄其祖先曾為福康安軍隊製作酒壺等喝酒容器,後來並以此為生,生產土角磚、磚紅色陶瓦油面磚等,竹山現址都還有因之產生的陶產業「硘磘里(磁窯厝)」。

20 世紀日本的官方資料《南投郡管內概況》 ,其指出南投陶源於於 1796(嘉慶元年)發展,鄰近貓羅溪的牛運堀(南投市)利用貓羅溪的紅土特性來燒製「南投陶」,以適合製陶的「紅土」為原料來製作燒製磚瓦;更於 1821(道光元年)為解決對南投陶的需求,擲木木柴燒製陶器的蛇窯,可分為頭、中、尾三窯來製作簡單的生活器皿,我們能夠從這樣的規劃當中去窺見南投陶除了有需求之外,更是已經朝著產業化的方向前進,後來更在 1850、60 年代(咸豐年
間) ,這裡的南投陶產業、窯產已有規模,其今也常見在中部的各個廟宇的香爐東可看見。

南投百年配天宮(1917年興建),祭祀城隍爺使用的南投陶圖片來源:張凱惠提供

1895 年日本來台之後,這裡林立許多南投陶的窯場,1897 年南投辨物署長矢野武平氏擬定南投陶未來的發展方針,1901 年(明治 34 年)後來的日官員也按照這一個方向實施,除了政府補助外,更向日本愛知縣常滑市聘請陶器計術師龜岡安太郎,及設置「技術養成所」 ,來訓練南投市的陶藝計師,改良許多陶器生產、製成的技術,如製成陶瓷品的陶土比例、燒製成色的釉藥組成,及南投陶器如何燒成、製陶的蛇窯燒窯過程等等;甚至他們認為這是一個優秀的產品,並為此拓展銷路,「南投陶」與大甲藺草齊名,其可外銷到國外,或台中州以此指定南投陶來製作的「南投陶管」等。

日本支持南投陶產業的舉動,許多民眾對南投陶、南投燒的喜愛,這也影響牛運堀的南投陶業者愛護「南投陶」產業,如維持南投陶的製陶品質穩定,在林立的窯場中製訂穩定不符動的價格,維持「南投燒」品牌的穩定度,種種因素也讓「南投陶」在南投縣四處落地開花;從南投市牛運堀一路蔓延至擁有豐富木材能夠燒製蛇窯的綠色隧道集集鎮(新高窯、添興窯等窯場),及白皙漂亮的僅能低溫燒製的魚池土、魚池陶藝等。而後來因具備交通特性的鶯歌興起,讓南投縣的許多陶藝師遷徙至外地,聽聞今若還活已百歲的集集豐印師說,他的許多徒弟拉(胚)出許多棟房子,從被整理、口述歷史去了解過去南投陶的輝煌歷史,而這些歷史記憶正隨著時間流逝一一消失。

對南投更深層可惜的是,我們因「九二一地震」失去許多南投窯場的聚落,前縣長任內除拆除了許多具備文資價值的日式聚落外,地方居民也拆除僅剩唯一南投窯的蛇窯成為停車位;好不容易去年(2023)盧泰康老師於南投窯場聚落發現具備南投陶意涵、南投糖廠的各種遺物,然南投並未啟動與之相關的考古調查、考古監看甚至是相關的調查計畫等,僅是將遺物收回局內搜蒐藏,導致南投窯最後的遺址被毀壞,很可惜南投可能失去了解更多與自身相關故事、文化的機會。

走讀南投時,帶領學員到南投百年中山公園中認識「南投糖廠」遺物-石磨,磨製甘蔗使用
圖片來源:張凱惠提供

在外面縣市提到「地方創生」風起雲湧,青年返鄉時,我們希望更多南投的孩子未來能夠「回」南投發展、就業,觀光產業、工業等都是讓他們能夠在返鄉時,在家鄉安居樂業的方式。

但在更聚焦問題來看,我們怎麼去讓他們回鄉呢?那一個「吸引力」怎麼去形塑?

筆者認為需建立學生、年輕人對南投的深切情感連結,就如同我們的爸爸、媽媽都住在南投一樣,父母甚至是阿公、阿嬤對我們來說就是一個強烈情感的連結點,除此之外須建立其與南投文化、南投歷史鏈結的路徑,路徑的產生不會自體發生,南投需要去重視更多與自身相關的文化,留下更多的建築物、聚落、遺址等具體的建築、物件,讓還沒離開南投的學生、年輕人能夠直接用「眼睛」去看見,以此去「感受」過去的南投先民如何生活的痕跡。

並透過「文化經驗設計」讓他們更容易去認識南投的記憶、對南投歷史有感受,並因此產生共鳴、情感的鏈結。藉由文化資產、文化營造等各種更具備創意的文化推動方式,以「南投文化」作為臍帶,讓他們因為出自於對南投的認同、對南投的情感而返鄉工作,或因此常常返回南投。

921地震之後,為紀念早期南投窯廠遺址興建的「蛇窯」,為早期燒製陶器使用的窯,需要大量的木頭。
圖片來源:張凱惠提供

儘管談到「文化」覺得很「老」、很「傳統」,但透過將具備歷史意涵的建築、遺址保存下來,其實還是有許多「新」的推動文化的方式,如透過具備劇情性的影視、YT(youtube)、podcast 等,藉由有趣的說法在年輕人出沒的社群軟體上曝光,並且在具備年輕性質的地方持續舉辦活動等等。

南投若希望「young」下去,在保護既有具備文資價值的建築、遺址讓年輕人感知到南投文化並受到感召同時,需要擬定更多、更「新」推動「南投文化」的政策、做法,透過「新」 、具備「創意」但能夠解決「南投認同」的文化治理方式來發展南投的文化,在發展產業的同時,「「居居市市」也才有可能對「所有人」都適用。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