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Claudius
輕軌成圓之後,收費方式改為在月台進出站刷卡,甚至昨天開始更拆除所有列車的刷卡機,但這也讓我們可以多分析到許多有趣的數據。
最重要的是,我們首次可以掌握到各站準確的運量了。
根據高捷公布,運量冠軍不出意料的是 C24 愛河之心站,日均達 3252 人次;其次是 C5 夢時代站,日均 2456 人次。令人驚訝的是,若和去年 11 月運量相比,愛河之心站已經贏過日均 3098 人次的青埔,和 1881 人次的橋頭糖廠,相當不容易。
而高捷也公布,目前各段運量如下:
- C4~C14各站平均日運量約 962 人次
- C15~C23各站平均日運量約 603 人次
- C32~C1各站平均日運量約 674 人次
- C24~C31(新通車路段)各站平均日運量高達 1298 人次。
這個分段數據有點詭異的是漏掉了 C2~C3 站。但若我們拿高捷公布的全線各站平均 870 人次回推並把這兩站算到第四象限。則第一象限(大順路段)大約佔 31%,第二象限佔 19%,第三象限(亞灣區段)佔 32%,第四象限佔 18%。
這和通車前預估第一象限(大順路段)佔 38.5%,第二象限佔 17.9%,第三象限(灣區段)佔 17.1%,第四象限佔 26.6% 相比,很明顯亞灣區段運量超出許多,而前鎮苓雅東臨港線這段運量則低了許多。原因當然和亞灣區發展比 10 年前做運量預估時蓬勃,且輕軌目前觀光比重仍高有關。但也凸顯輕軌在前鎮苓雅的車站轉乘接駁,特別是東段無法轉乘橘線這個問題,較不理想。
當蒐集更久的輕軌各站搭乘數據,和搭乘起訖區間、平均距離等數據,其實可以對於交通規劃會很有貢獻,也更能找出不足,擬定提升運量的計畫,這也算是改變刷卡模式一個額外的好處。
而在總運量部分,輕軌成圓後整個系統運量則由去年全年度的 21293 人,大幅提升至今年度的 34161(統計至 1/16),成長達 60%。另外第二週大順路段運量比率已比第一週下降,研判單純嚐鮮效益已經減弱。
當然現在處於試營運期,很多人覺得會有許多搭好玩的民眾。但也正是在免費期,有許多乘客沒刷到卡,運量還是低估的。例如營運前 15 天,補票率高達 7%,比去年 12 月的 0.17% 高出 41 倍。另外若我們從高捷給的各站平均數據和整體運量比較,推估大約有 3.5%民眾還是在車上刷卡(因此不知道其搭乘站)。因此在運量有所低估情況之下,加上 399 通勤月票政策,實際通車後運量因不至於減少太多。而未來移除車上刷卡機後,也會更容易抓到逃票者。
另外,根據交通局分析,輕軌大順路段通車後,大順路車流量比施作輕軌前減少 15%,其中 10% 轉移到其他替代道路,5% 轉移使用輕軌。由於僅要 6~8% 轉移率,大順路就不會更壅塞,因此某些人想像每天「大順路大塞車」的狀況並未出現。
簡而言之,新通車的路段,運量已佔輕軌總運量 3 成以上,並帶動輕軌運量增加 5 成以上,成圓效益明顯。希望在轉乘、步行環境持續改進,以及沿線開發日漸完成的狀況下,未來輕軌利用率可以穩定提升。
原文出自高雄好過日 臉書,芋傳媒經授權轉載。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