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重拾黑小米、蕗蕎推抹醬 科技助52部落找回原力

圖片來源:中央社

農業部去年起以科技計畫導入試驗改良場、所技術,引導原鄉發展特色農產經濟,已輔導 52 部落重拾栽種黑小米、機械化播種小米及復育台灣百合等,曾賣到缺貨的蕗蕎則推抹醬銷售。

農業部今天舉辦「『找回原力』.以農業科技翻轉原鄉經濟」記者會。農業部次長杜文珍表示,這是代理部長陳駿季規劃自 2022 年起推動的 4 年期科技計畫,今年是第 2 年,藉由導入農業部下的 11 個試驗改良場、所的技術量能,引導部落解決農業發展瓶頸。

農業部統計,計畫推動2年來,已輔導 40 個原住民地區、 52 個部落,包含與耆老合作,取得瀕臨式微的特色作物種原並栽種。今年也是聯合國農糧組織所訂定的國際小米年,相關計畫推動呼應這項精神。

農業部舉例,像是「黑米祭」中的重要作物黑小米,已復育並栽種。高雄區農改場說明,原本魯凱族部落裡連祭儀所需都闕如,如今已重新栽種,同時重振文化活動,而黑小米富含維生素、胺基酸、鈣、鋅、鎂等,營養價值高。另外,例如黑米稻穀也重新栽種 3 分地,因具有糯性,部落會用以製作類似麻糬的吉拿富食用。

花蓮區農改場則重振蕗喬的栽種與產銷,邦查農場負責人蘇秀蓮說,她不敢吃蔥,但類似蔥的蕗蕎,她就很喜歡吃,阿美族人會抓鹽入味生吃, COVID-19 ( 2019 冠狀病毒疾病)疫情期間並賣到缺貨;經由花蓮區農改場協助,現在已開發出抹醬銷售。

她還舉例外觀像薑的葛鬱金,也是阿美族人會食用的特色作物,本身無色無味,是天然的黏稠劑,常用於製作糕點使用,口感細膩;另外還有只會辣到嘴巴、不會讓喉嚨以下感覺辣的小辣椒,可以緩衝胃部酸鹼值,小鳥也喜歡吃,製成玻璃罐裝產品銷售。

除了吃的,還有喝的。原民食用的樹豆,台東區農改場以淺焙方式,做成樹豆茶包,可沖泡飲用。茶及飲料作物改良場則用深焙技術,做出有咖啡香的樹豆茶,提供喝咖啡無法入睡者品茗。台東區農改場還協助農民用機械化方式播種小米,解決人力不足的問題。

台灣在地花卉復育也有成果。高雄區農改場指出,原本到處都有的台灣百合,現在數量銳減,為了復育投入研究,現在可於 9 到 10 個月間完成播種到開花,屏東霧台、瑪家部落已重新栽種,明年將推廣到高雄茂林、屏東牡丹栽種復育;台灣百合也是魯凱族孩童傳統服飾常見的重要元素。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