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Claudius
這次總統大選相對被忽略,卻是對台灣最重要的公平正義議題之一,其實是解決南北長期失衡。
解決這個問題、對於房價、交通、青年、國防⋯⋯等等議題都會有直接的助益。作為一個高雄在地社團,在本次大選期間,我們也會致力監督各陣營候選人,並建立高雄出發,南方觀點的論述。
首先,我們要討論的是,南北失衡如何產生,又有多嚴重?
日治時代末期,台北最終的都市計畫規模為 60 萬人,而高雄是 40 萬人,由於高雄的開發相比台北晚相當多,1920-42 年,高雄人口增加接近 6 倍,而台北只增加 2 倍多。
二戰末期,日本甚至有將總督府南遷到擁有良港,作為南向基地高雄的計畫,但因戰敗,此計畫與高雄港第四期築港(擴張到大林蒲,已接近現今高雄港的範圍)都沒有實現。
中國黨殖民時代,台灣缺乏長遠國土計畫,由於中國政府暫時轉進(逃亡)至台北,只想反攻大陸,長期未曾檢討國土發展與城市規劃。以至於高雄的發展只沿用了日治時期的框架,而缺乏新的開拓性。而高雄港的「國際樞紐」特性,也因進入國防為重的對外交流管制階段,在 1950 年代以後從政策中拿掉。
其中 1950-60 年代未經思考草率決定的「區域定位」問題,更種下長遠禍根。
此期間,高雄設定為國防要塞與生產城市,沿用日治時期的軍事與工業基地,一邊建立了三軍軍校與大型基地,一方面則擴展軍火產業,並走向石化、鋼鐵發展道路。
同時,大學、中研院紛紛在北部以「名為復校,實為新設」方式廣泛設立,為了滿足把「全中國大學在到台灣恢復」的畸形象徵意義,反而誤打誤撞強化了北部的高教科研實力。讓高雄在後續產業轉型中註定落後。
而當台灣從農業轉往二三級產業時,又出現了一個問題,那就是無論是重工業、或是媒體、金融業,在中國黨體系中,都屬於壟斷性特許產業,必須經過黨國許可才能經營,而黨國也會從中取一杯羹。(例如中國國民黨營事業直接投資石化業中游),中央集權加上獨裁統治,導致政經結構更集中台北。這並不是基於台北有什麼先天優越之處,而是受到「不能分權、不可質疑」的國家結構影響。
1960 年代,台北市成為全國唯一直轄市,先享有等於台灣省的財政優勢多年,而後續十大建設階段,大家可能會記得政府在高雄投入石化、造船、鋼鐵等工業,卻忘了同一時期到 80 年代,小小台北的重大市政建設經費,佔全國超過一半。包含兩廳院、鐵路地下化、雨污水下水道等治水、捷運工程等,在那個預算難以質疑的年代都獲得鉅資挹注。
結果就是「台北一極集中」的形成。
有人說台北稅繳得多,享受多點建設天經地義,但台北稅收多,本身就是產業發展失衡導致的,這是循環邏輯。例如富比世 2000 大企業中,台灣有 47 家上榜,其中 30 家位在台北市,40 家位於北部。
營利事業銷售額,台北市佔全台灣 31%,明顯高於其 10.8% 的人口一截,然而這其中有很大問題。
先不講服務業,台北的「農林漁牧業銷售額」竟然是全國最高,「製造業銷售額」也只次於桃園、高雄,是全國第三,內地城市台北的「海運業銷售額」更佔全國 8 成多。當然原因在於「地方生產、台北管理、台北繳稅」的狀況。
當然,類似的情況也常在其他中央集權(非聯邦制)國家出現,例如日本有「東京一極集中」,韓國有人口集中首爾,英國集中倫敦等問題。
但其實各國都有因應策略,例如日本推動地方創生、韓國推動遷都世宗市、英國推動 Northern Powerhouse 計畫等。
而台灣也需要做出改變。
過去早在扁政府後期,就開始加大推動建設南部力度。例如由於高雄是全台遠洋漁業之都、體育國手搖籃,因而漁業署、體委會等二級機關率先南遷,其餘機關也有南遷計畫。
而為了發展過去南部較不被重視的文化產業,包含南部兩廳院(衛武營)、流行音樂中心、國圖南館,以及直接和產業面相關的公廣南部台均定址在高雄。
然而馬政府上台後,開始推翻前朝政策,南遷的部會被遷回,還沒南遷的計畫、國圖南館、公廣南部台被取消。另外馬政府時期,高雄曾爭取國家電影中心南館、中研南院、生醫園區等重大建設,全數被打槍。而高捷後續路網卡關,高鐵延伸被否決,鐵路地下化地方自籌款比率調高,都影響了高雄的發展。
蔡政府上任後,重新推動海委會設立在高雄、推動前瞻計畫進行交通、治水、農漁業發展,以及整體產業鍊重組的「大南方計畫」,算是第一個較有系統性處理南北失衡問題的中央政府,但只是起頭,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那,到底改善南北不均有何好處?
台北的房價,新成屋是高雄 3.5 倍,整體房價約為 3.2 倍,以同樣大小來比較,房價所得比為 2.5 倍(台北每戶平均可支配所得約為高雄 1.4 倍)。
最理想的狀況,是讓年輕人領台北等級薪資,住南部價格的房子。也就是發展南部高等教育與產業,讓年輕人口不再北漂,在南部得以發展,而享有較高的可支配所得。
同時,利用南部較足夠的腹地與較低地價,事先做好 TOD 發展的城市骨幹交通網、預留公共住宅與服務空間,避免游資炒作,也提供較好生活環境。
也就是透過人口回流,同時解決北部的高房價、交通壅塞、基礎建設不足問題,也降低青年生活成本,提升實質可支配所得。
同時,也透過建立首都備援、多核心發展模式,提升天災與遭受攻擊時的國家韌性。
南北平衡與建立南方媒體實力,同時也會納入更多多族裔與本土觀點,並打破台北中心觀點天生的限制,以及產業界過去之陋習與不公平性,從而強化新興創意誕生的可能。
總而言之,強化南方實力,建立一個多核心、南北平衡的台灣,將會是一個更加公平正義,也更加強大的台灣。我們期待本次總統大選,有更多候選人能重視這個問題,而把國家帶到正確的方向!
原文出自高雄好過日臉書,芋傳媒經授權轉載。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