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呂秋遠專欄》大清國裡的「奴才」與「臣」,究竟有什麼區別

圖片來源:中央社

因為有總統候選人喜歡自比為大清國的雍正皇帝,連以前開會都喜歡稱「軍機處」,最近又喜歡談太監與狗,因此,我們得來談談,大清國裡的「奴才」與「臣」,究竟有什麼區別。

在中國的清宮戲裡,屬下見到皇帝,有時候稱自己為「臣」,有時候叫自己「奴才」,很多人會搞不清楚怎麼回事。事實上,這種稱呼,在大清國的變動意義上,並不一致。尤其是,滿洲開國之初,主要並不是滿漢之分,而是旗人與非旗人之分,旗人包括漢軍八旗、蒙古八旗、滿洲八旗等,旗人,通常就是具有軍籍,旗人的奴隸,當然是奴才。奴才是自己人,不是外人。

在開國之初,奴才居多,原因是滿洲人是部落政治,存在奴隸與奴隸主人之間的關係,因此下人,當然是奴才。既然開國體制不完備,奴才與臣混用,這也很正常。一開始,皇帝也不太在意。但是,到了雍正以後,如果有大臣自稱為奴才,雍正會大筆一揮,把奴才劃掉,說你稱臣就好,不必叫自己奴才。到了乾隆,他就更認真看待這個問題,如果有大臣寫自己是奴才,皇帝會非常惱火,斥責大臣。往後,所有大臣,不論滿漢,在公事上都只能稱自己是臣,不能叫自己奴才。咸豐之後,武臣可以稱自己是奴才,但文官只能說自己是臣,原因當然是跟原本的八旗制度有關。

不過,為什麼大家都爭著當奴才,而不是臣?事實上,奴才,是漢語,滿洲人稱自己的奴隸叫做包衣,或者包衣阿哈,只是漢語找不到適當的翻譯,所以直接翻成奴才。滿洲人原本就喜歡打獵,但是田地耕種、家裡的雜事,還需要有人做,所以打獵抓到人,就把人帶回家裡當奴隸。但是,滿洲人個性和善,普遍對自己家的下人都很好,也就是把他們當作自己家人的概念。因此,當包衣,或者稱為奴才,其實待遇普遍比外旗的人要好,這也就是為何會有當臣不如當奴才的原因,甚至有「漢人只能稱臣,滿人才能稱奴才」的誤傳了。

所以,在大清國裡,臣,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奴才,但是奴才,卻是真正意義上的家人。

不過,在台灣,對於柯文哲而言,在他手下做事的人,應該沒有差別,因為他最喜歡用的對人稱呼,其實是狗與太監。喔,他還會想要踢貓。呂捷快來,我應該沒有說錯吧!

原文出自呂秋遠臉書,芋傳媒經授權轉載。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