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致力於兩件事情:絕對的學術與精神的自由,以及將國家置於個人利益之下;換句話說,促進個人可發展其最佳能力的各種條件,只要這有可能分解傳統加諸於我們的枷鎖;以及對抗國家或私人組織所施行的威權政策。這意味著投身於真正的民主原則。我反對意圖矇蔽心智的口號教條,無論是哪一種類型的口號」
以上是德裔美國人類學家法蘭茲.鮑亞士(Franz Boas)的話。
今天是這位「美國人類學之父」鮑亞士的冥誕,他在 1858 年 7 月 9 日出生於德國(普魯士王國)北萊茵西發利亞的明登鎮。
鮑亞士5歲時就對自然科學發生濃厚興趣。在明登讀大學預科時,又愛上了文化史。他先後在海德堡、波恩和基爾大學求學,1881年獲基爾大學物理學、地理學、哲學博士。
1883〜1884年去巴芬島踏查,開始專心研究人類文化學。
其實鮑亞士血統是猶太人,但他不太強調猶太人的認同,在他父親那一代就已相當的德國化。但他對種族主義意識形態深不以為然,因此加以直擊批判。
在德國的反猶太主義與國家主義漸趨炙烈之際,鮑亞士決定遠離德國,於1887年來到美國,擔任科學雜誌編輯,後任教哥倫比亞大學。
他的學科訓練來自其他各種學科,所以他跨足地理學、語言學、心理學、數學、哲學、美學、歷史學、博物學…,更重要的是,他開創了人類學的四大分支:體質人類學、語言學、考古學以及文化人類學。被稱為「美國人類學之父」。他將科學研究方法運用於人類文化與社會的研究。
鮑亞士認為人類學家要能夠理解影響人類歷史的全部因素。因為假使說文化差別不是生物性差別的結果,就必須懂得生物學;如果要考察人類與環境的關係,就必須懂得各種事物,諸如人類遷徙、營養學、兒童養育習慣,以及諸民族的遷移及其文化上的相互關係。因此,人類學要涉及所有科學或學術領域。
1911年他出版《原始人的心靈》一書,遭納粹德國焚毀。1937年增訂再版,對美國50年代的人權運動產生重大影響。
鮑亞士於1942年12月21日在美國紐約逝世,享年84歲。此時,他的「祖國」正氾濫著矇蔽心智的納粹國家主義。
原文出自李筱峰臉書,芋傳媒經授權轉載。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