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王美花:台灣製造海外參展受關注 國際能見度提高

經濟部長王美花。圖片來源:中央社資料照

美中貿易戰帶動供應鏈移轉持續發酵,經濟部長王美花表示,台灣對中國出口比例下降,近年來除了資安等高科技產品受歐美青睞,國際市場也看重紡織、自行車和太陽光電等產業是否為「 Made in Taiwan 」(台灣製造),台灣的國際能見度明顯提高。

王美花 7 日天接受 YouTube 頻道「筱君 台灣 plus 」專訪指出,台灣出口到中國比重從 42 % 高峰,降至現在的 35 %,許多資安產品在台灣製造後直接銷往歐美等地。美、歐、日等盟友除了在高科技產品和中國做切割,現在更擴及民生用品,包含紡織、自行車及太陽光電產業。

王美花舉例,近期剛在歐洲結束的太陽光電展,台灣廠商的攤位共吸引 1600 人,且許多人詢問「是不是 non-China 」,更在意產品是否為「 Made in Taiwan 」(台灣製造),這種現象前所未見,也代表台灣品牌的國際能見度提高,更顯見台灣和中國的品牌差異。

王美花表示, 2018 年推出台商回台方案後,至今已累計超過新台幣 2 兆 700 億元的投資案,許多涉及敏感科技的產品,包含網通和伺服器廠商回到台灣投資,產品順利賣到歐美。

相較之下,王美花表示,觀察中國房地產問題和出口表現,透露出經濟衰退現象,即便中國官方積極招商,但推行反間諜法以及加嚴管制措施,更使外資卻步。

王美花強調,中國威權的本質造就外商對高科技產品製造的擔憂,隱私權和商業機制不受保障,加上近年國際情勢轉變,許多民主國家表示要「去風險化」,現在並非談論服貿重啟的時機,台灣須信守民主法治的機制,才是長遠生存之道。

為解決台灣服務業低薪窘境,王美花表示,政府除了吸引更多優質旅客來台觀光消費,也透過疫後特別條例,協助產業低碳和數位轉型,協助弱勢產業提升競爭力;此外,改善稅制問題,吸引原先設置在香港和新加坡的物流來台落地,結合台灣電子業優勢,也可提高服務業的附加價值。

受通膨壓力及中國經濟復甦緩慢等因素影響,全球消費市場動能持續低迷。王美花指出,隨著手機新品上市,預估景氣會在下半年恢復;即使目前外銷表現尚未有起色,但 AI 技術可帶動台廠晶片、伺服器、散熱、載板等相關供應鏈,明年經濟表現可望加倍成長。

針對能源議題,王美花表示,歷經疫情期間的供應鏈斷鏈,及克服學習成長曲線之後,台灣再生能源發展穩健成長;去年綠能發電量約 230 億度, 2030 年綠電預估將增加到 900 億度,可因應企業 RE 100 等需求。

她指出,近期將公告擔保機制的相關細節和規範,協助企業購買大量綠電,另外也已請檢調單位成立平台阻擋綠電蟑螂,逐步健全台灣綠能交易市場。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