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台海緊張氛圍 外媒對台新聞需求大增

圖片來源:中央社

2023 亞洲新聞專業論壇今年以「美中對抗下的新聞專業」為題,今天起展開為期2天的活動。法國國際廣播電台駐台記者墨德安指出,在台海衝突緊張氛圍下,外媒對台灣新聞需求大增。

首場論壇為「報導台海衝突:台灣媒體與國際媒體對話」,邀請卓越新聞獎基金會董事杜念中主持,與三立電視資深記者相振為、聯合報副總編輯郭崇倫、華爾街日報記者王若羽、法國國際廣播電台記者墨德安對談。

墨德安 2019 年因總統大選來台灣採訪,他回憶,當時法語媒體僅有他1名記者,現在已增至6名記者,加拿大廣播電台( Radio Canada )更在 2022 年將北京辦公室遷來台灣。他觀察,因 COVID-19 疫情、香港反送中運動與台海緊張氛圍,關於台灣的新聞需求大增,自己也從短期拜訪變成常駐台灣,而這4年間法媒對台灣的稱呼有所轉變,原本會使用「台灣地區」覺得與香港相似,現在會改用「實質上的獨立國家」形容。

但墨德安指出,法媒對台灣感興趣題材仍聚焦於兩岸政治、台海衝突、兩岸政治和半導體產業,「他們(法媒)雖沒有政治目的,但為了吸引讀者,會想多寫關於軍事、緊張氣氛的內容」。基於這個前提,他苦笑身為自由記者還是得賣出故事,當他想寫關於台灣流行音樂報導時,就會提及台灣創作的言論自由,中國並沒有。

另外,台灣與中國緊張關係,常讓人聯想到「俄烏戰爭」,甚至台灣會被比擬成「下個烏克蘭」。今天有烏克蘭觀眾提問在戰爭軍事外,烏克蘭還是有文化歷史卻容易外國媒體忽略,台灣也面臨同樣困境。

去年曾前往烏克蘭第一線採訪的相振為坦言,在有限採訪時效確實有難度,但在報導抵抗俄羅斯軍事籌備過程,他會提及烏克蘭愛貓特質、 醫療設備、飲食文化等軟性報導,來擴充觀眾對於烏克蘭的想像與認識。

華爾街日報駐台記者王若羽也會採以軟性或有趣視角包裹政治議題,例如先前中國禁止進口台灣鳳梨衍生的「鳳梨大戰」,既能提及台灣水果美食文化,又能保有兩岸政治角力觀點,不會讓議題止步於戰爭衝突面向。另外,明年就是台灣第 16 屆總統大選,王若羽表示,在美中關係越來越緊張之際,台灣是最敏感議題,不管誰當選都對美國政策相當重要,美媒相當關注。

郭崇倫則表示國際對台海有多項誤讀,包含「台海隨時會爆發軍事衝突」,光英國雜誌「經濟學人」一年內就做了3次以上相關封面故事。但他認為這是媒體為爭取點擊率、軍人為爭取國防預算,政客為爭取選票而過度關注。他指出,美國康乃爾大學教授白潔曦( Jessica Chen Weiss )就提及誇大中國入侵台灣風險,恐怕會成為自我實現的預言,希望台媒或外媒都能時時謹慎自覺。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