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傍晚,看 Netflix 上的「凛冬烈火:烏克蘭自由之戰」,紀錄片,2013 年 11 月底到 2014 年 2 月。裡面有人一再説著「我們不要回到蘇聯時代,我們要成為歐洲的一部分,我們要自由以及人之尊嚴」。軍警棍棒齊揮,人民頭破血流,我看到血脈賁張。小女兒從電視機前晃過去,看我神情緊繃,眉頭深鎖,隨口問我,看的是什麼?我説明了一下,基輔「麥當廣場」的「麥當」(Maidan)其實就是「廣場」的意思,而廣場有名字的:「獨立」(Nezalezhnosti)。「獨立廣場」原本也不叫「獨立廣場」,是烏克蘭於 1991 年脫離蘇聯後,才改名為「獨立廣場」。
那之前的名字是?至遲至 1871 年,因為議會在此,就改叫「議會廣場」 ,1917 年俄國十月革命,就被改名為「蘇維埃廣場」。1935 年,「蘇維埃廣場」又改名為「卡利寧廣場」Kalini ,蘇聯時代的元首。1941 年,納粹德國佔領烏克蘭,「卡利寧廣場」又被改名為「九月十八日廣場」,因為是這一天拿下基輔的。
好不容易,自己的地方,自己的名字,這才是真正的獨立。
可從 2013 年 11 月底到 2014 年 2 月,長達三個月,前後上百萬的烏克蘭人聚集在「獨立廣場」上及其周圍,抗議親俄的總統亞努科維奇不但拒絕簽署加入歐盟的協議,反而和普丁談好要加入和俄國綁在一起的關稅同盟。在軍警加幫派流氓暴力鎮壓下,估計抗議民眾至少兩百人以上死亡,一千多人失蹤⋯⋯。
但是,人民沒有退卻,打死不退,繼續要求「自由與人之尊嚴」。
最終親俄的總統連夜搭直升機逃亡,經克里米亞轉莫斯科,投靠普丁去了。(不到一個月之後,普丁佔領了克里米亞)看完這部紀錄片,重溫/認識八年前基輔獨立廣場的往事,我們就能了解,今天烏克蘭人何以奮不顧身地,以令我等看了不禁鼻酸的悲壯捍衛他們的國家一個下定決心追求「自由與人之尊嚴」的民族。
至此,我問 1996 年 12 月 24 日出生的小女兒:「12 月 24 日是耶穌的生日,那 1996 年呢?」
小女兒隨聲應道:「就知道你要接著問。1996 那一年,台灣人自己選出自己的總統。」
我笑著説:「也是台灣人國家的誔生。自由、民主加上人之尊嚴。」
沒多久,我作了義大利麵,她説好吃。吃完,我坐在原位,低頭滑手機,看新聞。忽然,我眼角瞥見,她已收好碗盤在清理,這是她常作的事。但是,今天她戴的塑膠手套,顏色卻很不尋常:藍、黃兩色。這丫頭!
原文出自謝志偉粉絲頁,芋傳媒經授權轉載。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