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麼是「混合戰」
「混合戰」(Hybrid Warfare)概念類同於 1989 年由美國提出的「第四代戰爭」(4th Generation Warfare)。第一代為人口,第二代為火力,第三代為機動戰,「第四代戰爭」概念涉及範圍更廣、不再拘泥於軍事行動的複合式作為。
最初提出「混合戰」概念者是曾任川普政府國防部長的詹姆士·馬提斯(JamesN. Mattis) ,於 2005 年(時任海軍陸戰隊中將) 四年期美國國防報告書指出,未來戰略威脅挑戰為正規、非傳統、重大災難性及破壞性威脅等四種。
該報告重點指優勢的正規戰力會導致敵人(國家、非國家行為者)跳脫正規方式而尋求非傳統的技術與戰術以扭轉劣勢,稱之「非傳統威脅」,包含恐怖主義、政權顛覆、超限戰、游擊戰、經濟戰、網路戰、大規模毒品犯罪等。這些威脅通常會運用連續小型戰術行動,並透過媒體結合資訊戰以擴大影響力;未來面對的敵人將不會明確的運用某一種模式,而是混合運用數個手段之方式協力實施,稱之為「混合戰」。
2007 年美國學者弗蘭克·霍夫曼(Frank G. Hoffman)於軍事論文《Conflict in the 21st Century: the Rise of Hybrid Wars》中論述「混合戰」發展,戰爭型態不能再拘泥於非正規戰,應著重於非傳統作戰,必須以不對稱創新的思維預見威脅,始能確保國家安全。「混合戰」理論與實務上認為所有戰爭都是混合威脅,非軍事手段涵蓋政治、外交、經濟,及心理、資訊、網路範圍。
2014 年,俄羅斯幾乎不發一槍一彈併吞克里米亞之後,西方國家驚愕的找尋解答,最後以「混合戰」的戰略思維歸納俄國軍事行動。「混合戰」的核心是運用有限的軍事部隊、最小的代價達到政治目標。
二、俄羅斯對烏克蘭的「混合戰」
◆ 第一次入侵烏克蘭
2014 年俄羅斯以「混合戰」併吞屬烏克蘭領土克里米亞,動用最低限度軍事力量執行,在沒有造成部隊與社會基礎建設的損害下奪佔烏克蘭領土,而克里米亞居民竟以歡迎態度迎接歐美國家所指責的侵略者,國際輿論力量對俄羅斯施壓無效。因克里米亞在俄羅斯主導下先舉行「獨立公投」再「主動加入」俄羅斯聯邦。
俄羅斯同時在烏東扶植兩個魁儡政權︰「頓內次克人民共和國」及「盧干斯克人民共和國」。烏東頓巴斯地區居民多屬說俄語、信東正教的俄羅斯族,在俄羅斯主導下,分離主義者於克里米亞公投後爆發親俄示威要求公投獨立。
頓內次克和盧干斯克兩省如願「公投獨立」成功並要求入俄羅斯聯邦;但當時俄羅斯沒正面承認兩省獨立,亦沒回應其入俄申請。
◆ 第二次入侵烏克蘭
• 常規戰前
2022 年 1 月 17 日開始,烏克蘭與烏東親俄分離主義地區分界線地帶的零星炮擊事件明顯增加,雙方皆指稱對方發動攻擊。
2 月 10 日,美國總統拜登宣布不會出動軍隊赴烏克蘭撤回美國公民,因為「當美國與俄羅斯朝彼此開火,就是一場世界大戰了」。2 月 13 日,拜登「預言」2 月 16 日俄羅斯將對烏克蘭展開軍事行動。
2 月 15 日,普丁突然宣布克里米亞軍演結束,靠近烏克蘭邊境的俄羅斯部隊將移防駐地後,部分軍隊就開始撤離;而美國和北約仍認為烏俄邊境的俄軍佈署只要一天還沒「全面撤軍」,入侵威脅始終存在。
2 月 19 日,普丁在克里姆林宮的作戰室與白俄羅斯總統盧卡申科一起觀看核戰略威懾力量演習。俄羅斯空軍、戰略飛彈軍、南部軍區、北方艦隊和黑海艦隊參加了此次演習。
2 月 21 日,普丁簽署命令,承認頓內次克和盧干斯克「獨立」,並命俄羅斯軍隊準備進入烏東進行「維和行動」。
俄羅斯兩次對烏克蘭戰爭都屬於「混合戰」,宣傳「俄烏一家親」又策動烏克蘭境內「分離主義者」內奸攻擊俄裔平民製造出兵烏克蘭藉口,或泡製烏克蘭政府軍率先攻擊的假影片、假訊息。如︰
2 月 18 日,俄羅斯政府聲稱烏克蘭炮擊摧毀了俄羅斯烏克蘭邊境的聯邦安全域邊境設施,並稱擊斃5名「越過邊界進入俄羅斯的烏克蘭士兵」。烏克蘭方面否認這一事件,稱這是俄羅斯的「假旗行動」。
2 月 18 日,「頓內次克人民共和國」領導人丹尼斯·普希林於發布一段影片,聲稱由於局限惡化將平民送至俄羅斯的安全地方也是造假,因原影片實際上是在 2 月 15 日所拍攝。
2 月 21 日,俄羅斯國家電視台播出 2010 年 4 月在芬蘭的一次軍事演習影片,卻宣稱烏克蘭派遣士兵試圖炸毀一處氯氣製造廠,途中遭親俄民兵攔阻而發生激戰的假新聞。
2 月 21 日,俄羅斯聯邦安全局(FSB)發布聲明表示一枚來自烏克蘭的不明發射物摧毀聯邦安全局邊防單位在羅斯托夫地區(Rostov)的一處邊界設施,地點距離俄烏邊界約150公尺。但畫面中並沒出現俄方所稱炮彈的碎片,烏克蘭隨即否認砲擊,並指出俄羅斯傭兵已抵達分離主義分子控制的烏東地區,與俄國特種部隊攜手進行挑釁行動偽造炮擊照片,意圖嫁禍給烏克蘭。
• 俄軍發動常規戰
2 月 24 日,普丁宣布將阻止烏克蘭政府對俄羅斯裔實施「種族滅絕」的「特殊軍事行動」,兵分三路進攻烏克蘭,並聲稱旨在「去軍事化和去納粹化」。凌晨俄軍攻擊烏克蘭的軍事設施、防空系統及空軍基地,登陸烏克蘭南部海岸,展開大規模入侵至今,為二戰以來歐洲規模最大的地面戰爭。
第二次入侵行動,俄羅斯雖然仍以最小軍事代價的「混合戰」為準則,但常規軍事行動參照了二戰納粹德國的「閃電戰」(Lightning War)和代號「沙漠風暴」(Operation Desert Storm)第一次波斯灣戰爭的大規模飛彈攻擊。
俄羅斯發動的「閃電戰」因補給不良而拖沓,大批戰車、裝甲車因缺油難以行動,被烏克蘭摧毀千輛以上。俄軍在基輔北方的漫長車隊 2 月底就被衛星發現,前後綿延 64 公里不動,無法判斷是因油料不足或伺機而動。
俄軍至今已發射超過 450 枚飛彈攻擊烏克蘭,但精準度不足且多次擊中諸如醫院等平民設施而遭譴責。聯合國指烏克蘭迄今已有 249 平民喪生於俄羅斯攻擊,2 月 28 日國際刑事法院已宣布對俄羅斯在烏克蘭觸犯戰爭罪及反人類罪展開調查。
根據聯合國報告,迄今已經有超過 100 萬難民正逃往鄰國,造成歐洲自二戰以來最嚴重的人道主義危機之一。
• 俄羅斯佔領目標
1. 首都基輔(Kiev)︰俄羅斯軍隊久攻基輔不下,國際軍事專家研判,未來幾天俄羅斯軍隊可能會調整戰術以包圍代替強攻並持續轟炸基輔。俄羅斯軍方今天(3 月 4 日)向基輔民眾喊話,將開放一條西南方的通道,讓基輔民眾撤退。
2. 第二大城哈爾科夫(Kharkiv)︰俄軍持續圍困轟炸,3 月 4 日哈爾科夫市長特雷科夫(Ihor Terekhov)透過《CNN》控訴,俄軍鎖定市內平民區轟炸,根本就是要消滅他們。
3. 第三大城敖德薩(Odessa)︰3 月 4 日,俄羅斯於克里米亞半島附近海域集結了十幾艘戰艦,美國官員認為,俄軍大型艦隊將帶領數千名海軍,襲擊有「黑海明珠」之稱的敖德薩市。
4. 黑海港口赫爾松(Kherson)︰3 月 4 日,俄軍攻佔烏克蘭南方黑海重要港口赫爾松。城市的電視塔被俄軍被進佔,烏克蘭政府發出警告,俄羅斯將以此為假資訊據點,透過媒體宣布成立「人民共和國」,對外上演一齣赫爾松以及克里米亞大團結的戲碼。
俄羅斯對烏克蘭實施「認知戰」(Cognitive Warfare),請參考昨日文章「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給台灣的啟示(上)︰認知戰」。連結放在留言欄。
三、中國對台「混合戰」
你知道中俄聯合軍演,都是以俄語進行嗎?你知道許多中國軍官都曾留學俄羅斯、學習俄軍戰略戰術嗎?這代表俄軍入侵烏克蘭,共軍正在全面參考模擬用以對台攻擊且已行之多年。
中國近年滲透台灣的資訊戰(認知戰)模式主要有三種:
- 資訊流(假新聞圈粉)
- 金流(秘密粉專或LINE群)
- 人流(以特定組織製造假新聞)
從散播疫情假消息、無視防疫成就攻擊政府,到外似諷刺實則霸凌的「1450」、「塔綠班」等分化稱呼,以及藉意外或人為事故攻擊政府等手段,都是中國透過在台代理人的「認知戰」。
中國對台「混合戰」主要手段為滲透我方,從政黨到宮廟、從立委到里長、從台商到軍官;經濟上則是「以商圍政」深度綑綁令我方依賴,台商及投資成為肉票;「認知戰」是以網路攻擊、假訊息、灰色地帶衝突為主的資訊戰、心理戰,意圖打擊我方人民對政府的信任;軍事威脅則以千枚飛彈瞄準威嚇、模擬攻擊台灣演習、船艦襲擾我方海域、海事糾紛、軍機侵入防空識別區為主,且強度逐漸增大。
對於中國多元襲擾「混合戰」手段,我國須加強跨部會協調、聯合作戰、軍民合作、訊息查核能力與國際合作,國軍和國安單位也已建立快速反應機制、做好戰略溝通。
最重要的仍是強化軍民敵我識別及抵抗侵略意志,恢復及延長義務役應儘快實施,強化後備軍人作戰訓練,乃至民兵團或國民防衛隊研擬設立等。
原文出自有光的所在臉書,芋傳媒經授權轉載。
相關文章: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