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強化官兵肌耐力 國軍鋼鐵人外骨骼首度曝光

國軍野戰型外骨骼系統首度曝光,雖然暫時無法負重,但能強化肌耐力、減緩舉起重物時膝蓋的負荷。 圖片來源:中央社
國軍野戰型外骨骼系統首度曝光,能強化肌耐力、減緩舉起重物時膝蓋的負荷,且電池續航力達6小時。
圖片來源:中央社

 

為強化戰力,國軍效仿美軍研發外骨骼系統,這套被暱稱為「國軍鋼鐵人」的系統今天首度在國防部曝光,雖然暫時無法負重,但已研發出強化肌耐力、減緩舉起重物時膝蓋負荷的野戰外骨骼,正密集測試中。

國防部上午舉行「軍用動力外骨骼系統研發與應用說明」線上記者會。

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軍用動力外骨骼計畫主持人任國光表示,國軍官兵的負重因攜行裝備愈來愈多,重量愈來愈重,如何透過科技減輕負擔,或是透過裝備增加效率,讓仍需要大量人力、體力的砲兵、後勤補給減輕負荷,這些實務問題讓中科院提出軍用外骨骼研究的想法。

國軍野戰型外骨骼系統首度曝光,雖然暫時無法負重,但能強化肌耐力、減緩舉起重物時膝蓋的負荷。
圖片來源:中央社

 

任國光指出,目前全球外骨骼系統分為「醫療工業用」及「軍用」兩類,國軍目前分兩階段研發,分別是「野戰用」及「負重型」。今天對外展示的是野戰用外骨骼,暫無負重功能,但可強化官兵肌耐力,減緩舉起重物時膝蓋時的負荷。

任國光指出,野戰用外骨骼的研發期程為 2020 年至 2021 年,無負重設計、空載移動速度最高每小時 6 公里、馬達輔助扭力 40 牛頓米以上、系統總重小於 10 公斤。

負重型外骨骼研發期程為 2022 年至 2023 年,可負重酬載 40 公斤至 100 公斤裝備、馬達輔助扭力 50 牛頓米以上、系統總重小於 24 公斤,可應用於戰場上砲彈搬運、重武器操作、傷患救助,也可應用於工業負重用途。

有關電源技術,任國光表示,採用的是鋰電池模組,並具熱插拔設計,也具備防延燒保護功能,續航力超過 6 個小時。

任國光表示,野戰型外骨骼目前正在中科院實驗室進行功能測試,同時也在國防大學管理學院進行人因參數量測,最後將會前往陸軍步兵訓練指揮部暨步兵學校進行外骨骼系統的穿戴體驗及需求確認。

實務上每一名官兵的體型均不同,外骨骼能否相容不同體態的官兵。任國光指出,目前已依據人體靜態尺寸、動態活動範圍進行 105 人次調查,後續會依據實際作業需求,評估進行綁帶、鬆緊等設計,讓不同身高及腰圍的官兵都可使用。

根據 2022 年度國防預算書刊載,此專案名稱為「肌耐力增強型動力外骨骼系統研製與驗證 」,一共編列新台幣1億 5800 萬元、 2020 年至 2023 年的持續預算。

軍方人士接受中央社訪問時曾表示,此計畫為整合產、學、研等單位成立聯合研發團隊,產界包括緯創醫學、盟立公司、台達電、上銀科技;學界包括台灣大學、交通大學、台灣科大、中原大學等。

軍方人士說,此計畫是參考美軍海豹部隊外骨骼系統提高官兵負重能力,減輕長時間的肌力負荷,可運用於裝備、彈藥搬運、重機具操作及戰場傷患救助等,提升作戰效益,現階段僅美國、加拿大、日本等少數國家擁有這項最新技術,外骨骼在國際市場均未對外銷售釋出,台灣仍無法透過國際市場獲得這項技術,因此採取自行研發。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