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李妍慧專欄》路還很長:刪Q案後的民主啟示

陳柏惟團隊宣布罷免同意票達門檻,支持者難過。圖片來源:中央社
罷免案通過,陳柏惟率團隊承認努力不夠。圖片來源:中央社

 

 

昨天,我心情非常沈重,因為台中二選區選民以七萬多票,讓公督盟兩度評鑑優質委員、抗中保台戰將陳柏惟黯然罷免。作為民主國家的一員,對於既存制度的這個結果只能尊重,但面對這一場荒謬動員的罷免案,我也有很多話想說。

一、檢討罷免制度合理性

2016 年,罷免門檻下修到選區基數 25%,只要同意票票大過不同意票,罷免案就會成功。然而,超過十萬票選出來的 3Q 委員,只需要七萬多票就可以罷免,這個制度設計,是否更加凸顯少數否決的荒謬性? 只要動員足夠的支持罷免方就能夠得勝,使得罷免制度 在台灣變成了不折不扣的負向投票,也就是說,專門投給不喜歡的人 的選舉,仇恨動員成為主戰場,相當不利形塑良好的溝通與討論風氣。

二、繼任者更糟?我們如何改善越罷越爛的罷免制度?

陳柏惟被罷免一事,台中海線的顏家著力極深。先撇開顏寬恒與顏清標父子檔背後所代表的黑金結構,從國會問政表現來看,2020 挑戰連任失利的顏寬恒也是以僅有兩成上下的出席率,被出席率百分之百的陳柏惟輾壓;更不用提顏寬恒鮮少參與法案連署,多次被公督盟評論為「待觀察」委員,一個沒什麼在問政的角頭之子,很可能在陳柏惟被罷免之後,轉身又回到國會殿堂,荒謬至極。
然而,我們應該如何改善這個問題?選罷法修法五年後,是不是應該重啟憲政時刻, 讓台灣選戰更合理?前一陣子有學者提出建設性罷免,也就是說,在罷免選戰進行時,同時討論繼位者的人選,讓參與民眾有一個明確的考量基準,檢視現任者跟擬繼任者的優劣,也降低補選的成本。
不過這一切修法細節,仍需要回到朝野共識上討論,更重要的是,無論哪一種罷免,都不應該是仇恨與黑金制度的謀和,現在的選罷法正因為寬鬆門檻,成為政黨發動負面選戰的工具。

 

陳柏惟團隊23日晚間出面自行宣布罷免同意票已達門檻,承認努力不足,台下有支持者忍不住難過落淚。
圖片來源:中央社

 

 

三、同意票門檻過低?也許連署門檻才是關鍵

2016 年的修法,不僅提案門檻從選區人口 2% 降為 1%,連署門檻也從選區 13% 降為10%,更不用提投票成立門檻從雙 50(出席同意均過半),降為 25%同意票大過不同意者,現在要啟動罷免,已經比過去民主化二十多年來的任何時刻都要來得容易。
這幾天有很多人提出調高罷免門檻到 30%甚至 35%出席率的案例,我認為仍是數字調動,不脱以制度防禦罷免的邏輯。妍慧面對罷免門檻一事,認同部分學者觀點,也就是「連署門檻過低」,以致於少數人可以快速推動罷免投票成案,加上隨即介入的派系與政黨勢力(例如本次選舉中的國民黨與台中紅黑兩大派系),成為缺乏公民溝通、缺乏明確罷免理由、缺乏合理討論繼位者的三缺報復性罷免。
因此,未來如何調整罷免成案期的相關規範,例如公聽會、增加政策辯論會密度、放寬被罷免方的募款限制,都將會是討論的重點,值得我們繼續關注。
最後,在歷經了數週的罷免騷擾之後,我要再度為國會戰將陳柏惟委員致上最高敬意。「我們沒有輸,剩下七天繼續認真做」是 3Q 委員肩負台灣民主的道德展現;而出席率100%,無役不與的國會問政紀錄,已經為台灣政治人物設下典範。我相信陳委員沉澱之後仍然大有可為,台灣需要更多有 guts 的人與民眾一同為抗中保台、民主深化的道路打拼。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