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每年有 11.6 萬人罹癌,健保給付仍趕不上癌症新藥問世速度,許多癌友每年須花費百萬元藥費只為活下去。台灣癌症基金會呼籲成立新藥基金,由政府、癌友、藥廠共同負擔。
癌症自1982 年起高居台灣 10 大死因之首,根據衛生福利部國健署最新公布的 2018 年癌症登記報告,全台一年有多達 11 .6 萬人初次確診癌症,平均每 4 分 31 秒就有 1 人罹癌。
隨癌症新藥問世,癌友有更多機會得以治癒或延長性命,但因藥價高昂,並非人人都負擔得起,即便新藥已陸續納入健保,但癌友的生命仍跟不上新藥給付速度,健保也面臨龐大財務壓力。
根據健保署統計,癌症醫療費用從 2014 年新台幣 782. 69 億元一路成長至 2020 年的 1200 億元,但仍有許多癌症新藥至今遲遲未納入健保。
王小姐 46 歲確診卵巢癌第 4 期,確診之初她先接受常規化療,半年後癌指數持續上升,為了陪 2 名年幼女兒長大,她選擇使用自費的癌症新藥,即便她和丈夫已是雙薪家庭,仍難以負荷高昂藥費,只能以房屋二貸換現金來籌治療費。
台灣癌症基金會副執行長蔡麗娟指出,癌友確診初期的治療費用大多有健保給付,但隨病程進展,後續藥物即便有健保給付,條件也相當嚴格,許多癌友還是必須自費使用新藥救命,一年光是藥費至少就百萬元起跳,癌友只能在全自費用藥或無藥可用之間二選一。
蔡麗娟說,台癌近3年展開一系列癌症新藥可近性研究,其中有專家建議,應以健保體制外設置補充財源,透過病友部分負擔分擔治療費用;據調查,若能使用新藥,多達 67 %癌友願意以部分負擔方式,每月多負擔 2 萬元以上藥費。
蔡麗娟指出,英國為確保癌友都能接受治療,便由政府出資設置癌症藥物基金( Cancer Drug Found ), 2016 年至 2020 年治療 4 萬 9800 名癌友,通過 170 種不同癌症適應症的 82 種藥物。
蔡麗娟呼籲台灣應參考英國經驗設立「台灣癌症新藥多元支持基金」( TmCDF ),由政府、病友、藥廠多元參與機制,減輕癌友負擔、增加新藥可近性,同時可藉此針對療效仍有不確定性的癌症新藥蒐集「真實世界數據」,作為未來是否納入健保的參考。
不過,蔡麗娟坦言,設立「台灣癌症新藥多元支持基金」仍有 3 大問題有待解決,首先是病友權益,例如哪些藥物能納入、新藥適應症、部分負擔級距設置、如何保障弱勢族權;其次是運作面,包括這套體系如何運作,怎麼讓醫院就醫的民眾能夠進入這套體系;第 3 是制度面,像是法源依據為何、該由誰管理等。
蔡麗娟說,台癌下週起將舉辦3場工作坊,聚焦上述 3 大問題,盼替癌友及健保尋求解決之道。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