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桃園大溪為背景的台灣漫改 IP 「神之鄉」開播獲好評,劇中「三種湯」、「陀螺炸雞」等美食更讓觀眾垂涎直呼「大溪不只有豆乾」,導演莊景燊盼藉此機會呈現在地文化之美。
「神之鄉」是台灣漫畫家左萱的處女作,以故鄉大溪的關聖帝君信仰慶典出發,描述7年沒回家的主角重返故鄉後的親情和解與友情。全篇共分上下兩集,不僅獲得日本國際漫畫賞銅獎,也售出法、日、義、越等4國語言版權。
2018 年「神之鄉」被「映畫製作」老闆郭建宏相中,邀請電影「引爆點」導演編劇夫妻檔莊景燊、王莉雯操刀,改編成 10 集的電視影集,並獲得文化部「 109 年度超高畫質電視節目製作補助案」新台幣 2000 萬元補助。
台灣影視作品取材本土漫畫案例少,過去僅有漫畫家阮光民的作品「東華春理髮廳」和「用九柑仔店」,分別於 2012 年、 2019 年改編成電視劇,「神之鄉」也是莊景燊首次接觸漫改作品。
「雖然漫畫只有2集,但我和編劇覺得有點被觸電,『神之鄉』講鄉愁、講回家的概念,對於也是異鄉人的我特別有感。」莊景燊與王莉雯接受中央社記者專訪分享。
確定執導後,兩人花了 15 個月時間前往大溪進行田野調查、寫劇本,勤跑在地廟會、節慶活動,也與北管、木雕、陀螺、舉神將等職人師傅學習,莊景燊和王莉雯笑說:「大溪真的不只有豆乾而已。」
其中劇中核心提及的「 624 遶境」,就是桃園大溪百年宮廟「普濟堂」每年農曆6月 24 日的關聖帝君誕辰慶典,當地俗稱「 624 遶境」,也被稱為「大溪人第二個過年」,社頭北管、童仔、大仙尪、舞龍舞獅等藝陣熱鬧齊聚,吸引逾萬名民眾參與,也被列為文化部文化資產。
莊景燊指出,原作家左萱給予很大的信任與彈性,除了劇名「神之鄉」和角色名不可改變,其餘都予編導發揮空間。為將僅有2集的漫畫擴充到 10 集影集內容,王莉雯決定豐富主角家庭背景,「有些人物在原著中已有露出冰山一角,我們就會好奇、邊看邊腦補,夏志薰的妹妹、媽媽、爸爸年輕時發生什麼事」。
王莉雯從田調內容延伸周邊情節與人物,包含增加社頭間的競爭,例如飾演主角李玉璽父親的王識賢就從送貨員變成社頭「聖恩社」社長,與李李仁飾演的新角色「虎膽堂」堂主,兩人間就有社頭傳統與創新立場不同的磨合情境。
王莉雯補充,所謂「社頭」和一般陣頭不同,是大溪特有的地方組織與藝陣文化,「由士農工商等不同職業人士組成,在每年 624 遶境時,社頭就會端出厲害的陣勢參與」,社頭紀律嚴苛,不得有打架滋事紀錄,長年維持 32 社,不能任意加入或退出。
莊景燊表示,「神之鄉」第 10 集為呈現普濟堂遶境陣仗,劇組除了參與 2020 年的「 624 遶境」捕捉真實氣氛、確認動線,後來又動員上千名臨時演員,擬真還原場面,砸重金、人力堪稱拍攝期最費心困難的橋段。
莊景燊和王莉雯最感謝的是,整體 70 多天的拍攝過程,幾乎都獲得大溪在地協助,不僅請到可打百斤大陀螺的國寶級陀螺師傅「阿海師」林森海擔任顧問,劇中許多宗教道具,也多由當地廟宇情意相助,其中大仙尪關平將軍、周倉將軍以及三太子都由大溪嘉天宮出借,甚至支援藝陣演出。
有趣的是,「神之鄉」以關聖帝君信仰為背景,也讓莊景燊和王莉雯感到拍攝過程彷彿「有神庇護」進展順利。除了劇組去年7月開拍,正是台灣 COVID-19 ( 2019 冠狀病毒疾病)疫情趨緩之際;最令兩人印象深刻的是,有場王識賢在關聖帝君廟前擲筊,求出3種不同答案的橋段,莊景燊回憶,「結果擲3次,3次呈現的結果就跟劇本一模一樣,讓大家都嚇傻,簡直就像是在跟聖帝公對戲」。
最後,莊景燊也期盼藉由家庭劇、偶像劇的類型,讓大家看見大溪的文化背景;王莉雯則希望讓觀眾重新看見土地與家人,「我們與他們之間的關係是分不開的,他們永遠等你回去,家永遠在那邊,要記得回去看看,重新看到它的美好」。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