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的不懂,為什麼有人會把「精準疫調」當做值得說嘴的戰術。
疫調和匡列這種事情,它的本質就是「寧可錯匡一千,不能放過一人」。換而言之,疫調和匡列的核心精神,是在追求「覆蓋度」而不是追求「精準度」。
只是現實考量下,你不可能把幾千幾萬人都關在家裡十四天。所以疫調匡列總是有個範圍,是「防疫」與「社會成本」之間的兩難抉擇,無法取巧。
我相信陳其邁市長把鳳山整棟大樓居民框起來的時候,他的心裡也是很掙扎於這兩難之間。
沒有任何人能用肉眼看見病毒跑到了誰的身上。會把「精準疫調」掛在嘴巴上、寫在文宣上,大肆說嘴的人,其實無異於是自稱能夠預測下個禮拜大樂透牌支的路邊半仙。
但是就像有人會去信半仙一樣,這社會上還真不乏把柯文哲當先知的人。昨天就有柯粉跑來跟我講:「你看陳其邁框整棟大樓的人,這樣的做法真的太笨。要像柯文哲一樣,精準疫調,他是專業人士,講的話一定有把握,他一定有什麼辦法能夠精準地找到『應該匡列的人』」
精準疫調,精準疫調到最後,環南市場就爆開了。
我觀察身邊的柯粉,發現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性,就是非常喜歡撂專業術語、講(他們自以為的)邏輯,尤其對於一些「精準」、「快速」、「科學」、「智慧」、「生死」、「正義」、「創新」之類的 buzzword,或是一些類似「對的事就去做、不對的事就不要做」的廢話恆真句,可說是毫無抵抗力。
這讓我想到以前唸博班的時候,被拒過一次的 paper,後來也沒真的重做什麼實驗,只是把文章重寫一遍,標題、導言和各段落的標題句,加一堆 buzzword 進去,然後實驗數據找有利的角度重新詮釋,再請有審美觀的朋友來幫忙把圖表美編過一遍,結果就上了另一個影響力更高的會議…但歸根究柢文章的本質根本就沒變,是純粹在象牙塔裡有用而已,放到產業現場其實一文不值。
柯粉普遍是那種活在 buzzword 裡面的人,他們在乎的只是自己的優越感,身段優不優雅、關鍵字好不好聽。但是對於社會實務的複雜與兩難,毫無感覺。
危機處理這檔子事,就是和醜陋而嚴苛的現實在泥巴裡打仗,只有勝利以後滿身的泥巴與汗水,沒有一塵不染的優雅身段。我可以理解,搞政治的人難免要弄點美化宣傳,做五六分實事講七八分buzzword;但如果 buzzword 逆襲回來,影響到執政者的現實判斷力,乃至於危機關頭的決策的話,那事情就要整個大糟其糕了。
現在柯文哲就是被 buzzword 逆襲回來影響到他的現實感覺了。因為太醉心於「精準」的 buzzword,所以忘了疫調匡列這件事的現實本質,就是犧牲一部份精準度來擴大覆蓋;因為太執著於「智慧」的 buzzword,所以忘了實聯制這件事的現實本質,就是使用者體驗越簡單越傻瓜越好;因為太想要達成「創新」的 buzzword,結果別人行之有效的方法,我偏偏不用,要自己搞一套,最後成果還不如妙妙。
宣傳是施政的表象、施政是宣傳的實體。原本柯文哲以為,他可以駕馭宣傳,來為自己的施政而服務;但現在看起來,他更像是被宣傳給奴役了,變成自己的施政決策,都是為了宣傳起來更好聽、更能給自己的粉絲精神高潮,而不是為了真正去解決問題。
丁春秋發明了各種口號,但最後終究成為了口號的奴隸。
原文出自蕪菁雜誌臉書,芋傳媒經授權轉載。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