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端午檔期電影票房僅人民幣4.6億元,和市場預估的 10 億元落差甚大,創近年最低;網友認為缺乏口碑大片、本土疫情再起是主因。而中國電影業長久存在的產業矛盾,近期也浮出檯面。
根據新浪財經、 21 世紀經濟報導,6月 12 日到 14 日的端午節檔期電影票房約人民幣4.6億元(約新台幣 19 .8億元),處於近年的低谷。由於定檔的電影超過 10 部,因此業內事前樂觀預期,票房應該會上看 10 億元。
據統計,從 2015 年到 2019 年,中國端午節檔期的電影票房依序為6. 05 億元、8. 46 億元、7.6億元、9. 12 億元、7. 85 億元,總體成漸進上升趨勢。 2020 年則受疫情影響,全國電影院停擺。
也因此,當今年端午節檔期票房成績出爐後,「端午票房陷歷史低谷」旋即登上熱搜,引發網友熱議。
報導引述網友看法,認為今年端午節檔期電影雖多,但是缺乏「口碑大片」,因此難以吸引觀眾入場支持;此外,部分地區仍執行嚴格的疫情防控措施,無法到電影院消費,因此對票房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報導指出,廣東省是中國第一大的「票倉」,以「五一檔」為例,廣東總票房2. 35 億元居全國第一,占全國總票房的 14 . 10 %。廣東近期受本土疫情再起的衝擊,當地電影院停擺,對全國電影票房有重大影響。
報導提及,即便沒有前述兩項因素,中國的電影市場從「五一檔」後就陷入低迷,主要原因在於業內的矛盾被激化而浮出檯面。
博納影業總裁于冬 12 日在上海國際電影節的「中國電影產業高峰論壇」中表示,「端午節前一天的票房 7500 萬,去掉(售票平台)服務費是多少? 6700 多萬,有 800 萬是服務費」,批評貓眼、淘票票等售票平台收取高額服務費並不合理。
于冬甚至拿服務費與專資辦費用對比,質疑「從行業發展的角度來說,(服務費)也不能超過國家準則。專資至少被用於影視行業發展,服務費最終去哪裡了?」
然而被點名的售票平台也回擊,認為比起平台收取的服務費,戲院收取的排片費更不合理。
報導引述貓眼董事長王長田表示,服務費並非完全歸貓眼所有,貓眼只取其中一份,而貓眼收取的這些費用,與公司運營成本息息相關。
他並批評,電影院方在熱門檔期收取「排片費」才更不合理,以春節檔期為例,一部電影為了能夠順利排上,付給院線的排片費可能都高達上億元。
然而王長田也不諱言,目前中國電影產業出現非常嚴重「三角債」問題,「院線欠發行公司錢、發行公司欠製作公司錢,製作公司相互欠錢,而且製作公司還欠主創人員的錢」。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