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台東大坡池外來種泰國鱧凍死 寒流助除害

圖片來源:中央社

近來連續3波寒流,台東縣池上鄉出現攝氏4.1度低溫,大坡池內來自熱帶的泰國鱧遭凍死。生態專家今天指出,寒流竟是除害最強助力。

池上鄉「台東池上禾穀坊」微氣象站 14 日清晨記錄到攝氏4.1度的超低溫,這2天民眾發現大坡池有許多翻腹浮在水面及池邊死亡的外來入侵魚種泰國鱧。

長期在大坡池釣害魚的張朝富說,自從寒流來襲,釣客就開始釣不到泰國鱧,結果昨天早上釣友傳來好幾張照片,大坡池死掉不少泰國鱧,大小尺寸都有,推估應當是凍死的。

洄瀾風生態公司的生態專家范力仁表示,線鱧又叫做泰國鱧,來自泰國、越南等熱帶國家,台灣當初引進泰國鱧的原因是為了食用。

連續幾波寒流,台東池上鄉出現攝氏4.1度低溫,大坡池死掉不少泰國鱧,推估應當是凍死的。(民眾提供)圖片來源:中央社

不過,後來因為魚肉臭土味太重,失去食用價值,被業者、民眾任意棄養;在台灣,泰國鱧幾乎沒有天敵,所以大量繁衍,導致生態浩劫。

范力仁說,由於泰國鱧是熱帶魚種有非常高機率是被低溫凍死的,先前宜蘭縣雙連埤也發現過泰國鱧,結果一次冬天就全消失。

根據文獻,大坡池曾是台東境內最大的湖泊,由大陸板塊與歐亞板塊碰撞形成的「斷層池」,舊名大埤池,半世紀前,湖面在滿水位時面積將近 100 公頃,平常也有 45 公頃。

1950 年代,池上人喜歡以大坡池鯉魚饋贈外地親友,鯉魚長1尺以上,鄉民用報紙或日曆沾濕,貼在鯉魚雙眼上保持濕度,再用細繩繫於背鰭便於手提,搭火車數小時到花蓮,鯉魚還能保持存活,因此「手提活鯉魚」成為池上客標誌。

過去大坡池產有多種淡水魚類,以鯉魚、鯽魚、鱧魚、蝦及俗稱狗甘仔的蝦虎最多,昔日岸邊漁民有 10 餘戶,在池中捕魚維生,後來因不當開發,大坡池的繁榮及生態跟著消失。

2001 年後,地方開始找回大坡池原來的風貌,但水中生態已遭外來魚種琵琶鼠魚 (垃圾魚)、泰國鱧魚入侵。琵琶鼠魚專吃魚卵,泰國鱧魚則吃小魚,大坡池生態遭到嚴重破壞。

池上鄉公所4年前開始舉辦害魚釣除比賽,每釣1公斤害魚,就送新台幣 50 元的池上鄉公所消費券。

「沒有想到今年的寒流低溫竟然成為了池上鄉公所移除害魚的最強助力」范力仁說,來自熱帶地區的泰國鱧就這樣成群凍死,看來老天爺把物種的生存條件早就設定好,也希望未來人類不要任意破壞環境,影響氣候,破壞這個大自然防禦機制。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